2022年以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盯“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核心目标,深入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两个革命”推动“一流政务服务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普洱景区迎来“回暖复苏”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供图)
产业发展态势稳。上半年以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瞄准中国旅游集团2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市级锁定中旅集团、中青旅集团、圆融旅业等重点目标企业做好招商工作。邀请中青旅、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乡伴文旅等企业到普洱考察服务。谋划推进“十四五”期间文旅发展重点项目225个,策划35102项目,优选总投资超100亿元项目3项,梅子湖跑马山洲际华邑酒店综合体等8个项目列入全省第一、二批高品质酒店建设项目;新增景迈山古茶林4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专项债券项目。1至5月,市49个在库项目完成投资17.96亿元,同比增长100%。
(中老铁路沿线(国内段)路演活动 戴铮摄)
旅游发展动力足。2022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持续恢复,全市4家文体娱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达30.7%,工资增速达9.44%。24个A级景区、4个市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现“游云南”线上预约;56项特色产品上线“游云南”销售,文创和普洱茶类商品上线数量居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加入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积极参与中老铁路沿线(国内段)路演活动,“铁路+旅游”得到有效衔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加快,茶马古城旅游小镇成功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普洱茶马古城、澜沧快乐拉祜小镇两家企业推荐申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消费集聚区。亚太森林组织培训基地、云缦营、淞茂谷等积极开展A级旅游景区创建,宁洱县磨黑古镇、澜沧县老达保大力创建4A级旅游景区。组织申报4条“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老达保申报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储备乡村评选。积极打造全省咖啡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普洱文旅资源得以深度挖掘。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力。通过常态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目前,全市共命名各级非遗代表性名录619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82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3个,传承基地54个,保护项目数量在全省排名前列。2022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场次32场,并在市职教中心设立“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和“佤族织锦工艺传承实践基地”。举办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与昆交集团、京东商城等合作开展非遗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推动非遗产品市场化发展。
(“佤族织锦工艺传承实践基地”揭牌 蒲兴南摄)
文化艺术大放异彩。2022年1至6月,全市共创作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各类文艺作品110个,其中音乐类作品20个,舞蹈类作品49个,戏剧类作品20个,美术作品21个。开展“文化大蓬车·千乡万里行”“文艺轻骑兵”“彩云之南等你来”“戏曲进乡村”“开心广场·和谐文化”等文化惠民演出1239场次,观众累计达37万人次。有效统筹边境小康村建设,完善44个边境小康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提升改造边境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场地功能布局。“国门书社”“国门文化传习馆(所)”“国门文化友谊广场”,江城县“文化睦邻示范区”取得良好成效。
(非遗展示走进“国门文化”阵地 蒲兴南摄)
普洱文旅形象不断提升。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旅游日”普洱市主题活动,通过游云南、云上普洱等平台同步开展线上直播,当日累计观看人数达54.7万人次。上半年,以普洱文旅生态小精灵、普洱文旅LOGO为形象元素,联合本土企业开发灰碟咖啡、波波杯、车载香薰等咖啡文创产品,普洱文创产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制作推广《嗨!普洱》20个系列宣传短视频,创作推广200余篇文旅攻畋、游记作品,启动“普洱旅游推荐官”代言普洱旅游项目。做好机场、玉磨铁路火车站、中石化加油站站点普洱形象广告投放,抓住暑期黄金节点开展精准营销,不断提升普洱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汛期安全演练 普洱市文旅局供图)
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稳定。上半年以来,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压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责任。深入开展房屋建筑暨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出动排查人员1867人次,排查办公楼43栋,A级旅游景区20家次,娱乐场所171家次、星级饭店及旅游民宿163家次,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对72家存在一般性安全隐患的单位已责令整改。24小时为游客提供咨询、投诉受理等帮助。收到举报投诉19件,办结19件,平均响应时长3分6秒,平均办结时长1小时7分。办结率和游客满意率达100%。
下一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按照“两个革命”推动“一流政务服务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和要求部署,充分发挥高端景区、高端酒店、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系列工作专班职能,加快《普洱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总体策划》《普洱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力争2022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的恢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优选10个以上文化旅游重点招商项目形成招商手册,进一步充实2022年旅游业入统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做好4A级旅游景区申报及省级现场评定工作,重点跟进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创建。做好澜沧县大歇场等3A级旅游景区创建,重点推荐茶马古城旅游小镇申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荐芒景村申报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结合春节、国庆等节日和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展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边境村(社区)和民族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人管理,深入挖掘、收集、打造非遗项目产品和作品,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戴铮)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