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开远:生态文明建设引领 打造新型工业生态宜居城市

时间:2022-07-2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7月25日,据云南省红河州“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开远专场消息,十年来,开远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123亿元增至2021年303亿元,五次入围云南省县域经济“10强县”。2021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93852元。

中共开远市委书记孔劲松介绍,十年来,开远市成功创建以花卉、水稻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驻企业达25家,形成了集高品质花卉种植、种源研发、种苗繁育、冷链物流、互联网销售、创业孵化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先后获批“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出“七彩云菊”品牌,全市花卉产值突破15亿元。

优势农业特色产业质效凸显,卧龙谷香软米获评“云南六大名米”,“开远蜜桃”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全省重要的家禽种苗供应中心,商品禽蛋、禽肉生产基地。建设9万亩高标准农田,稳步扩大农业优质生产区面积,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农业总产值从10亿元增至25.3亿元。

以开远公共安全大数据平台、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同步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在全州率先开展“快递进村”,快递服务行政村覆盖率100%,获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城市品质逐年提高,成功创建云南省“美丽县城”。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完成农危房改造12598户,新建改建户厕28504座,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仁者、通灵等29个村庄入选省级“美丽村庄”,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

累计谋划基础设施类项目230个,涉及投资750亿元。弥蒙高铁通车在即,城区道路总长由90公里延长至222公里,“四纵四横”的城市路网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549公里,行政村和自然村公路通畅率100%,获评云南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有效解决6万余亩农田灌溉问题,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实施集中供水工程264件,消除114个“水窖村”,两个自来水厂完成提质扩容,安全饮水达标率100%。

建成泸西—弥勒—开远—蒙自天然气支线管道,完成电力配网改造提升465公里,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90个;实现行政村光纤宽带及4G网络全覆盖,城乡宽带上网同速同价;建成5G基站141座,5G网络基本覆盖城区。

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色,实施传统企业技改项目,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90.1%提升至97.8%,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围绕增绿、护绿、用绿、活绿,大力开展“六大行动”,累计植树造林23万亩,获评省级森林乡村15个。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南洞河、泸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流域内水质全面提升,获评省级“美丽河湖”4个、州级“美丽河湖”8个,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家水利部表彰。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市唯一的贫困乡摘帽、36个贫困村出列、5845户24931名贫困人口销号,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教育投入从4亿元增至8亿元,人均受教育年限从8年增至11年,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创建云南省医养结合试点县,凤凰谷P100生命养护中心建成运营,成为全州规模最大的养护中心;开发就业岗位12万余个,城镇新增就业6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星光社区、泸江社区入选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低保户、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应保尽保,民生支出从12亿元增至28亿元;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优待优抚政策,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着力破解‘化工围城’,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以园区经济为突破口,加速新型城镇化步伐,着力将开远打造成为新型工业生态宜居城市。”孔劲松表示。(杜浩楠/文 陶家淇/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