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七个“十年”解读西双版纳沧海巨变

时间:2022-07-2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姚敏

(新闻发布会现场)

7月25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双版纳专场发布会在云南昆明海埂会堂召开。会上,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朱家伟用七个“十年”讲述解读西双版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沧海巨变,展现西双版纳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朱家伟 赵嘉摄)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因神奇的热带雨林风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美绿色休闲旅游名城”和“中国最美康养度假旅游名城”。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十年团结增谊

十年来,西双版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9个教育基地、146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42个州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个集体、7名个人分别受到国务院、云南省委表彰。2016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十年生态增绿

西双版纳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云南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78.3%增加到81.34%、居全省第一,自然保护地面积居全省第3位;动植物种类分别占全国的1/4和1/6,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亚洲象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至300余头,生活在州内的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了全世界。

十年开放增力

抓住中老铁路顺利通车的历史性机遇,西双版纳持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年均增长15.95%,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5.62%。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增至6个,成为全国唯一拥有“水陆空铁”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的民族自治州。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的6265公里增加到904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60公里,港口码头货运总吞吐能力达140万吨,西双版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万人次,成为省内航线最多的州(市)机场之一。

十年经济增长

聚焦高质量发展,西双版纳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48.5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76.15亿元,年均增长9.1%;人均生产总值由21699元增加到51812元,翻了2.4倍,排名全省第7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242元、17108元,分别是2012年的2.1倍和2.5倍,年均增长8.4%、10.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位列全省第3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

十年治理增效

西双版纳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凝聚了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强大合力。同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平安西双版纳建设,积极构建“大应急”治理体系,防灾减灾、救灾抗灾和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十年边防增固

十年来,西双版纳深化千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的政治责任,建立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工作机制,加大跨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确保祖国西南边境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面对边境线全省最长、入境隔离人数全省最多、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全省最大的严峻形势,西双版纳创造性推进隔离预检、形势研判、核酸检测、医疗救治前移,率先向全部抵边村、组派驻第一书记和强边固防工作队员,构建起“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

十年民生增福

西双版纳在云南全省率先实现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人口人均收入提高至1.2万元、居全省第3位,“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全州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90.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2.46%。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产业升级’文章,聚焦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做优文旅康养产业,做深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做优精制茶产业,做大现代农业。同时,做好‘项目建设’文章,招引、布局、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做好‘绿美城乡’文章,巩固好种茶毁林整治成果,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守护好美丽中国雨林胜地,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绿美云南的‘西双版纳样板’;做好‘营商环境’文章,深化流程再造改革,推出一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秒批秒办’事项;做好‘民族团结’文章,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朱家伟说。(姚敏)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