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北大科考队来英吉沙科考

时间:2022-07-1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余飞

7月13日,北京大学山鹰社英吉沙科考队一行16人来到英吉沙县,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及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发展情况进行为期5天的科考。

7月15日上午,在有“土陶村”之称的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科考队走进土陶文化体验馆,通过现场观察、访谈、体验等方式,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土陶的形成、发展和创新等课题进行研究。

北京大学山鹰社英吉沙科考队队员张琳娜说:“通过这几天在英吉沙的实地调查、交流与体验,我们对土陶这一民族特色手工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希望能够通过科考活动,助力传承弘扬土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它的创新和现代的发展提供力量。”

北京大学山鹰社英吉沙科考队队长刘馨谣表示,“到英吉沙来主要是对当地的小刀、土陶、模戳印花布和达瓦孜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现状比较感兴趣,除此之外,还对英吉沙杏的产销现状以及当地的文化、教育和水利方面有一些课题设想。”

英吉沙县有土陶、英吉沙小刀、模戳印花布、达瓦孜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芒辛镇就有其中3项。作为科考队的第一站,土陶村独具特色的街巷和古色古香的装饰处处蕴含着泥巴艺术,深深地吸引着科考队员。

北京大学山鹰社英吉沙科考队队员张玉洁说:“走进土陶村,我首先看到的就是村里独特的泥巴墙,感觉像是走进了一段历史。”

张琳娜说:“土陶村有着非常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区域特色。”

近年来,英吉沙县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的传承创新,积极与山东德州、江西景德镇等地进行陶瓷技艺交流,让土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张玉洁表示,“英吉沙土陶的传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非遗文化的世代传承,一种是在职业学校里进修更精细的技术,两种方式不同,一种是历史在口口相传,另一种则是传统在现代生辉,希望这门古老的技艺能够在现代生活中继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刘馨谣说:“非遗文化传承看似离每个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实际上它能够发展保存到今天是有它的独特之处和文化价值所在的,它的传承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据了解,5天时间里科考队将持续走进英吉沙县各乡村,实地考察了解英吉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产业发展、教育保障等方面情况。(余飞)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