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法院 :强化诉源治理 探索实践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新路径

时间:2022-07-1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李明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有“两宝”:一是茶,二是鸟。

该村的老安寨有思茅区唯一的古茶园,村民与山为伴,与茶相生。良好的古树茶保护,不仅营造了青山绿水的美好生态家园,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距此不远的布朗族村寨芒坝,因栖息着七百多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紫胸大鹦鹉,得名“鹦鹉村”。此外,还有凤头蜂鹰、丝冠鸟等200余种鸟类和野牛、马鹿等20余种野生动物生活于此。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当地“观鸟经济”和乡村旅游逐渐火热。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当地涉民事经济、山林水土等矛盾纠纷隐患增加。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思茅区人民法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与思茅港镇相关部门及茨竹林村委会协调联动,于7月7日共同签订司法服务协议,将诉源治理、环境资源审判和司法服务工作等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签订司法服务协议 )

根据协议,签约各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开展巡回审判、诉调对接、法律宣讲等司法服务工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平台共建,共同促进该片区的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乡村法治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

“我们想把古树茶品牌打出去,让更多人品尝、购买古树茶,也想吸引更多游客,增加老百姓收入。在买卖茶叶、开发茶叶合作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没有法律的指导和保护,我们会吃亏的,很感谢法院为我们考虑这么多。”茨竹林村委会副主任熊开荣说。

这并不是思茅区人民法院首次探索诉源治理与环境资源审判模式。思茅区作为亚洲象迁徙的重要通道和主要栖息地之一,存在环境资源保护、人象矛盾纠纷、象损赔偿等问题。

思茅区人民法院经过走访调研,于今年3月9日在思茅港人民法庭成立全国首家“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加强人象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搭建起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

3月28日,在思茅区人民法院主持协调下,相关保险机构、司法所、林业站和炮掌山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对86户农户的34万余元公众责任保险理赔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当场兑付5.5万元,剩余款项也已全部履行完毕,后续又为思茅辖区内203户农户兑现了60余万元理赔款。

“我们在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沟通协调、一站式调解的平台。”思茅区人民法院思茅港法庭庭长刘晓玲介绍。同时,法庭定期开展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宣讲,不断提升群众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通过司法保护和诉源治理相结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确保个人合法权益与环境公共利益均得到有效保护。

下一步,思茅区人民法院将以“人象和谐法律服务”为切入点,加强专门化制度建设,与多部门共建共联,探索建立协调协作长效机制,将诉源治理、环境资源审判和司法服务工作,以点到面再到片,进一步推进和铺开,助力“绿色普洱”“法治普洱”建设。(李明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