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舶来品”到“农产品”再到“消费品”,从种子到杯子,从咖啡原料供应商到“咖旅融合”,从咖啡产地到咖啡旅游,当前,普洱咖啡的“出圈”之路越走越宽,新尝试、新业态正蓬勃发展,在各个领域之间跨界,展现无限商机。
(信岗咖啡采摘 普洱日报供图)
目前,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70余万亩,咖啡豆年产量约5.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居全国第一。已经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贸易集散中心。
普洱咖啡“走出国门” 出圈之路再添新尝试
中国咖啡看云南,云南咖啡看普洱,云南咖啡将近六成的产量都来源于普洱。普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是全世界最适宜咖啡生长的地区之一,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咖啡之都”。咖啡产业也是普洱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
2020年,“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有2个咖啡基地获云南“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认定。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普洱咖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日,伴随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从普洱出发,再搭载中欧班列远销欧洲,普洱咖啡豆再次“走出国门”,开辟新路线。相比以往普洱咖啡出口主要以公路运输到黄埔、钦州码头再由海运方式出口欧洲来说,搭乘中欧班列出境意味着普洱咖啡的外销新增了一条新路线。
(普洱日报供图)
外销渠道的增多,也代表着普洱咖啡“走出国门”的朋友圈范围将持续扩大,打通了跨区域空间的交通壁垒,增加了普洱咖啡外销路上的更多可能性。
据统计,今年以来,云南省咖啡豆出口量已达1.8万吨,货值达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8倍,远销欧盟、东盟、美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从云南咖啡到云南普洱咖啡 跨界联动频频“出圈”
近期,瑞幸咖啡推出的“小黑杯SOE·云南普洱”不出意外的掀起了一阵火爆潮流,普洱咖啡的跨界联动又一次成功出圈,也推进了从云南咖啡到云南普洱咖啡的进程。一词之差,也代表着普洱咖啡正逐步走向精品咖啡的路子,从咖啡原厂地,到供应商,再到精品咖啡产地。
实际上,雀巢咖啡与普洱咖啡的联动,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星巴克也从2010年开始在云南建设上游咖啡豆种植园,全部使用云南本地出产的咖啡豆,打通了种植园到门店的供应链。雀巢、星巴克、瑞幸、Manner、Seesaw等咖啡品牌,纷纷在近年推出了标注云南咖啡豆的产品。
(咖啡庄园接待游人 周思雨摄)
据了解,普洱咖啡已与瑞幸、星巴克、雀巢、云南农垦等知名咖企达成合作,高标准建设云南精品咖啡园区、普洱咖啡小镇,全力打造集咖啡种植、精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提升咖啡产品附加值。
普洱咖啡正以“走出去”和“引进来”模式,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带领咖农、咖企参加国内外展会,实现最好的资源与最大的消费市场的有效连接。
“咖旅融合”打造咖啡旅游新业态、新玩场
近年来,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普洱咖啡也走出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做优精深加工、做强品牌建设、做大庄园经济,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
如今,以咖啡为纽带,普洱涌现出很多大小不同规模的咖啡庄园、咖啡特色小镇,由原来单一的咖啡种植到深加工,再到集现代休闲体验观光为一身的咖啡庄园。以旅游、度假、观光为区域经济增长链,在咖啡产业和旅游业的交叉点上谋求新发展模式,高位推动开发咖啡文化风情小镇。截至目前,银生、爱伲、漫崖咖啡、小凹子等咖啡庄园,初具雏形规模。
(非遗集市咖啡“打卡地”蒲兴南摄)
另一方面,普洱市也在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与咖啡产业融合发展,在咖啡体验、研学探索、庄园度假、养生旅游等领域做了一些尝试,推出了一批咖啡精品旅游线路,“咖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当下,还涌现出一批普洱创业青年为普洱咖啡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出独特力量。促进当地生态保护和咖啡文化传播,带动咖农增收致富,为普洱“咖旅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深度的“咖旅融合”产业链将成为未来普洱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促进咖啡产业振兴和农旅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业态,具有特色的咖啡打卡点、休闲农庄正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去处。(董殿苗)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