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个旧:“银发力量” 促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2-06-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董殿苗 王宗林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积极引导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等独特优势,将离退休干部人才凝聚而成“银发力量”,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哨冲村)

在个旧市有个知名度极高的网红打卡地“梨源哨冲”,几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有了一支离退休文化人才组成专家队伍,以文化赋能铸就乡村振兴之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哨冲村乡村旅游效益逐渐凸显,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村民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退休干部建言献策 挥洒“银色力量”

哨冲小组是个旧市锡城街道戈贾社区下辖的7个居民小组之一,因清光绪年间曾在此山冲设哨卡得名。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哨冲村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为契机,以其静谧而优雅的梨花景色作为区域内一张“田园康养旅居式”的代表“名片”为引,邀请退休老干部参加规划工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从前期开发的建言献策到后期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都充分发挥了“银色人才”的才能,将“银色力量”余热效能最大化。

(“梨园哨冲”王宗林摄)

据介绍,在哨冲村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充分动员干部带着资源、带着法律、带着法规、带着政策参与规划工作,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村干、老乡贤、在外的企业家等,把群众的智慧凝聚起来,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共收集意见建议114条,其中各级退休干部建言献策64条,汇集了不少州、市级老干部手写意见稿,为其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银发人才”+农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红河州个旧市哨冲村,一面“诗意哨冲”的诗书画文化墙十分抢眼。各类字体诗书,以不同的颜色区分开,围绕长40余米的墙面挂满一圈,成为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线。

(“诗意哨冲”的诗书画文化墙 王宗林摄)

个旧市作家协会主席黄良全介绍,这些诗书画作品全都是由本土“作家经过前期采风、调研,以哨冲村和其本土文化为灵感源泉而量身定制创作,每首诗、词作品都是原创作品。不少作品出自个旧市作协、滇南诗社、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协会的一批退休老干部、老文化人之手,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就达到20位,用诗、词、联、字、画等方式全方位展现哨冲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乡村风景。

(哨冲村)

“以老文化人做支撑,带动年轻团队,用文化做精品山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说。这些原创作品被书写在簸箕、长板等,用来装饰村庄,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注入乡村振兴新内涵、新活力。

(老文化人就地取材,做创意作品装饰村庄 王宗林摄)

截至目前,已引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中山大学教授保继刚、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子森等文化名人入驻戈贾哨冲村,成为常住荣誉村民,与当地村民一起设计、建设、美化村庄,打造“梨源哨冲”文化品牌,同时建成了个旧市第一个乡村美术馆——洼居美术馆,第一个乡村室外土墙摄影展基地和乡村振兴以来第一个田园旅居养老中心。

(洼居美术馆)

哨冲村成功举办了“家乡美”书画展、“猪圈”大舞台诗词会、“锡城哨冲四季之美”摄影展等活动,展示哨冲美好生活的幸福场景,让乡村更具底蕴,更有温度,2022年3月梨花盛开时哨冲村吸引了省内外游客3万余人,是去年同期的10倍,旅游收入达到历史新高。

据悉,今年年初,红河州还出台了《红河州“红河银发”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作出实施“双十双百”行动计划的安排部署。从2022年开始,红河州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州建成不少于10个“红河银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打造不少于10个“红河银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组织不少于100名“红河银发”人才帮扶100个以上村委会或社区活动。同时建立“银发人才”信息库,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银发人才”的二次开发,充分发挥老干部阅历丰厚、见识宽广优势,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董殿苗 王宗林)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