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据《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消息,未来三年,云南省将通过“六个一批”重点任务,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力争到2024年底全省脱贫人口收入超过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接续奋斗,云南省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云南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785.23元增加到2021年的12266.75元,年平均增长28.0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18.5个百分点,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会上,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思泽表示。
结合云南省实际,《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六个一批”重点任务,推动脱贫人口帮扶全覆盖,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
通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增收一批。围绕各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帮助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把科技资源引向乡村、引向农户,省级每年安排资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冷链物流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点各100个,精心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
发展乡村旅游增收一批。引导有条件的脱贫村、脱贫户融入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全方位带动脱贫人口增收。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沿边跨境旅游、茶马古道等旅游经济带,打造1000个山美、水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
提升劳动力技能增收一批。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巩固就业为抓手,突出实作实训和就业服务,确保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云南省每年计划培训60万以上脱贫劳动力,确保培训后每人掌握1项劳动技能、获得1项职业技能认定,就业率达90%以上。提高脱贫人口“两后生”、易地扶贫搬迁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覆盖面,确保90%以上脱贫人口“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完成职业教育后90%以上实现稳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新增劳动力100%接受中等以上职业教育。
促进分工分业增收一批。推动乡村之间、农户之间分工分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造就一批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力争3年内全省扶持10万名致富带头人,每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至少引进50家东部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做实帮扶车间,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及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搬迁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稳定16.8万生态护林员规模。
盘活资产增收一批。引导到户扶贫项目资产和集体资产与市场主体合作,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拓展资产增值空间。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全面盘点利用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在迁出地的承包地、山林地等资源,扩大搬迁人口收入来源。
加大政策性转移支付力度增收一批。保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性转移支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联动增长机制,确保政策兜底保障的脱贫人口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董殿苗)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