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区六甲街道:一个小渔村的华丽蜕变

时间:2022-06-1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仲夏时节,星海半岛生态湿地的花开得错落有致。虽是雨季,但依然挡不住游人的好兴致,不少人来到湿地赏美景。

星海半岛生态湿地一隅,大草坪上搭建着一顶顶帐篷。帐篷间,赵卓莉的儿子正跳跃着放风筝。眼前的美好一幕,让赵卓莉的思绪回到以前——作为土生土长的官渡六甲人,她见证了小渔村的发展变化。这让她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渔民上岸走向幸福生活

赵卓莉是昆明市官渡区六甲街道新二社区的社会工作者。1985年,红嘴鸥首次大规模飞临昆明,不少在盘龙江边盘旋。赵卓莉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在那一年因赏鸥邂逅,后来结缘组建家庭。

曾经的六甲,村民大多靠天吃饭,以捕鱼为生。捕鱼既是体力活,也要看运气。冬天,滇池的风像刀子,割得人脸疼痛,有时在船上劳碌整日也一无所获。如果收成好,渔民便把吃不完的鱼、虾掺和米磨成的粉,再加入调料腌起来,做出的成品被称为“鲊”。六甲的鱼虾鲊、海菜鲊远近闻名。制作鲊,也成为六甲的女子必备的技能。

六甲街道星海社区第二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杨婷婷,孩童时就住在如今的星海半岛湿地边。当年,星海的洪家大村村民,从半渔半农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靠种植黄芽韭菜为生。由于农活繁重,连当时年幼的杨婷婷也得利用节假日,在韭菜地和大棚里帮忙。

时光飞逝。“十二五”期间,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落地官渡区六甲街道辖区。2017年,星海半岛生态湿地一期建成。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相关条例实施,原本世代捕鱼为生的六甲人不再吃“子孙饭”,走上了岸。杨婷婷的家人到嵩明县杨林镇租了70亩地,从种黄芽韭菜做起,到现在发展鲜切花种植,家庭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落地见效

好事一桩桩地来。2021年9月,星海半岛生态湿地二期建成。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召开,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赵卓莉手机里的一张图片,记录了会议夜晚的一刻:耀眼夺目的射灯照亮夜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熠熠生辉。

近年来,六甲街道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出“党建+滇池治理”特色品牌“红色护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实验学校、云大附属会展学校等中小学进驻,有效缓解了六甲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六甲人做鲊,不再是为了果腹的无奈之举,而是美好乡愁的寄托……

为推动六甲街道美丽乡村建设,六甲街道依托“书记领航”项目,各级党组织层层抓落实,强化党组织建设;积极成立美丽乡村建设临时党支部,把街道涉及单位和部门有关人员列入功能型党组织;成立工作进度监督小组,确保走出一条“特色地域+乡土文化+特色景观”的农文旅深度融合道路,进一步放大“红色六甲生态农家”书记领航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

六甲街道党工委书记高锋介绍,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召开在即,六甲街道责任重大。在“会展经济”的带动下,六甲片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今年内还计划引入云南民族医院与山姆会员店等重大项目。在六甲片区规划新蓝图上,依托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会展旅游小镇,发展“会展+”商贸、旅游、文化、信息等行业经济,正在从规划走向现实。(官渡区六甲街道/文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