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破”土地空间困局 “拓”乡村振兴新路

时间:2022-06-1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方翔 张华斌

今年以来,云南省玉溪市将闲置畜圈、临时建筑、危旧闲房、废弃烤房、违法建筑、残垣断壁等“六必拆”作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有效破解农村“人走屋空”“建新不拆旧”等“老大难”问题,有效释放存量土地空间中蕴藏的乡村振兴能量。

拆得掉,“旧村”腾出新空间

“刚开始我们都担心房子拆了,宅基地也就不在了。但听了工作队的宣传,又拿到了《原有地上建(构)筑物拆除说明书》,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看着自家危旧闲房被推倒拆除,元江县曼干村村民挪贵才坦然地说道。

从“旧房难舍”到“安心拆除”,转变背后是该市紧守“法规政策不逾越、群众权益不受损”两条底线打出的系列组合拳。采取“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主体”的工作模式,以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探索形成“四个一”工作法。即,“一份政策”得民心,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危房闲房整治、宅基地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汇编成告知书,让党员群众拆得明白;“一个标准”稳民心,严格遵循“一户一宅”原则,将存在的“一户多宅”情况划分为4类7种纳入必拆范围,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本证书”安民心,组织乡村组干部和群众共同对拆除房屋及所在地块进行严格测量登记,由村民委员会向农户颁发《地上建(构)筑物说明书》,明确标定拆除地块四至界限、面积、权属人等内容,做到拆除后地块管理权、使用权不变;“一个规划”暖民心,结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将拆后土地划分为农民建房类、产业空间类、公共设施类、环境提升类四个大类,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截至5月30日,该市累计拆除闲置畜圈、临时建筑、危旧闲房、废弃烤房、违法建筑、残垣断壁63578宗,占地面积448.6万平方米。

建得美,人居环境再刷新

走进华宁县甸尾社区的山口小组,精致的小花园和文化长廊映入眼帘,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小孩子在花园里荡秋千,不远处还有一个新建的篮球场……漫步村内,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在眼前展开。

然而,之前的山口小组却是另一番景象,老旧闲房遍布、道路狭窄、交通出行不便……“我嫁来这里二三十年了,第一次看见村子有这么大的变化,连外来的人都觉得我们这里太好在了。”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周存仙颇有些自豪。而类似的“蜕变”正在玉溪大大小小的村庄上演。

该市在实施“安心拆”的同时,同步推进“治建管”。一方面围绕乱象“治”,大力实施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完善村内主干道、供水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建”,结合正在开展的“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拆出的零散地块经过统一规划建设小公园、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引导鼓励村民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农村庭院,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在此基础上,着眼长效“管”,把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和村庄规划理事会工作职责,建立网格化管理、“红黑榜”等制度,推进村庄从“一时美”向“一直美”、“示范美”向“村村美”、“环境美”向“人文美”的根本转变。

盘得活,沉睡资源变资金

峨山县双江街道宝山村矿山组拆除易地搬迁后的残破老村落,盘活土地46亩开展增减挂钩增加收入,改造后的水田统一流转增加村集体经济。华宁县右所社区小营小组拆除后由国有平台公司开发进行租赁,增加群众和集体经济收入……这些因村而异的拆后土地盘活方式,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股股新动力。

各地结合区位条件、自然禀赋、拆除面积等实际,采取土地复垦、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多元化利用拆后土地。对房屋拆除后,连片规模达到具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条件的,通过争取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逐步产生效益。同步实施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培育、提质增效、增收奖励三大行动,鼓励引导党组织因地制宜领办专业合作社或成立有限公司等经营实体,以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5月底,全市通过盘活拆后土地兴办村集体企业20个。(方翔 张华斌)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