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中,官渡区聚焦群众关注,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改革创新,优先保障发展,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民生事业得到极大提升。
高品质城改提升居民幸福感
最近,六甲街道陈家社区的居民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开始动工的回迁安置房。按照规划,回迁安置房地块上将配建1所9班幼儿园和1所42班小学。看着繁忙的工地上一天天发生的变化,大家伙儿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期待。
和陈家社区居民一样幸福的还有关上街道二组的居民。几个月前他们搬进了环境优美、治安良好、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居,住进回迁房,从“村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居民,家里住不完的房子还可以对外出租,生活品质大大提升。
像双凤二组城中村改造项目这样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只是官渡区在城市更新改造当中的一个缩影。
官渡区的城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安置方案,由村民自由选择补偿方式,及时向拆迁户发放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停产停业补偿费、搬迁奖励费、特困补助费等费用,让拆迁户在过渡期内生活有着落、住房有保障。
同时,官渡区还在全市首家推出由政府先期出资进行房调、地调、专项规划编制等基础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能为开发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使开发商能最快的进行成本核算,决定投资意向,还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并根据全区产业发展导向对城中村进行片区规划,结合城市更新改造白皮书的编制工作,将片区改造与全区乃至全市的发展和建设融为一体。此外,在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中,官渡区以产业定位来引导城中村改造,更注重配齐配足市政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包括交通设施、社区医院、学校、派出所、消防设施、垃圾房、社区用房、公共绿地等,并将这些设施的配备与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规划有机统一,极大地提升了改造片区的品质,使老百姓真真实实享受到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实惠。
2022年官渡区将继续推进13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截至4月30日,已累计完成拆迁56.5万平方米,全年完成158万平方米的征迁工作。
为了更多人拥有医疗健康保障
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区卫健系统重点围绕“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3个方面问题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对标排头兵要求,深入查找在卫生健康领域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激励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大竞赛活动环节,区卫健系统围绕在“六个方面”当好排头兵的重要部署,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将组织开展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竞赛主题的医护岗位技能竞赛。通过开展医护技能大练兵活动,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和挖掘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关上街道巫家坝片区,新建的官渡区人民医院已屹立在这里。项目总用地面积131.04亩,由8栋建筑物组成,最高的19层,主体结构已于2019年10月封顶,目前装饰装修已接近尾声,进入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采购环节。医院主体工程估算总投资10.9亿元,医疗专项工程估算总投资2.7亿元,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设计和建设,具有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临终关怀等功能,科室设置齐全,规划床位800张。新院投入使用后,计划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达到国家和云南省《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要求晋级三级医院,并逐步成立区域性医学中心(机构)。依托区医院这一区域性医疗中心,官渡区将进一步整合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统一发展,形成区域性医疗共同体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服务职能,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更好地发展官渡医疗卫生事业提供良好平台。
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区康复医院、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等项目加速落地,填补了昆明东部、南部片区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有助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近年来,官渡区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累计投入医疗卫生支出经费14.24亿元,在全省各县区级政府中名列前茅。目前,辖区从事医疗卫生活动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900余家,编制床位7300余张。民营医院已发展到587家,成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力补充,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支持,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0.28岁。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17年、2019年和2020年均实现零死亡。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中有降,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出“大民生”
老旧小区建成年代久远,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环境相对较差等问题。官渡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一项项民心工程不断竣工。
1月12日,官渡区举行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开工仪式,拉开了今年老旧小区改造的序幕。今年官渡区将启动改造111个小区,计划投入资金约2.7亿元,11348户群众从中受益。
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过程中,官渡区尊重群众意愿、听取居民意见、改群众之想改、解群众之所困,以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为改造方针,结合辖区老旧小区现状突出问题制定了保障类、完善类、提升类三大改造内容。通过改造,增加了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
吴井街道办事处董南社区水文队128家属院建成于70年代,外立面风化严重,雨季淹积水问题突出。改造过程中,官渡区住建局项目管理人员携参建单位对小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在社区的协助下,组织业主座谈会,广泛听取业主意见后,区分轻重缓急进行改造。首先重点解决内涝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并咨询有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确定改造方案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施工,彻底消除了困扰该小区多年的淹积水问题。解决了淹积水问题,再针对小区较为突出的通道狭窄、绿化、照明、安防、外立面风化、缺少配套设施等问题进行提升改造,老旧家属院彻底“换新装”。
官渡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行“一园一策”,重点涉及排水管网建设、清污分流、散水沟清淤、污水管网疏通、绿化景观提升、化粪池清洗、小区内部空间规划调整、新建单车棚、释放更多公共空间、屋顶防水处理、安装屋顶隔热板,让屋顶漏水不再“糟心”等方面。
金马街道东华小区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提升改造之前,存在内部道路坑洼不平、停车位规划不合理、绿化植物无人管理、社区环境脏乱、盗窃现象频发等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经过改造,解决了这些问题,得到居民的普遍认可。
优质教育走入寻常百姓家
为顺利推进“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促进官渡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官渡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区教育体育局制定下发工作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主要采取大学习、大讨论、大竞赛、大发展方式开展活动。在增强本领大竞赛环节,全区教育系统将开展宣讲、演讲、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创建评优、目标考核六大竞赛内容,推动全区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如今,生活在官渡区的市民对教育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多了,名校多了,孩子就学的选择余地大了。这是官渡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品牌教育带来的硕果。
官渡区加大公办教育投入力度,投入25亿元对全区22所中小学校园进行改扩建,全区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超100%。每年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顺利就学。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8.8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1.26%,居全市各县区之首。
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官渡区持续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推动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全区着力打造10所品牌学校,高起点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成功引进官渡区南开日新学校、西南大学官渡实验学校等4所全国名校,以及师大教育集团、昆一中等31所优质学校入驻官渡。
同时,加大内培力度,昆十二中、关上实验学校等23所学校领办分校,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带弱校、集团化发展、品牌学校建设等措施,提升本地学校的办学品质。官渡区第二中学、第六中学、福德小学等整体搬迁新址办学,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分布。持续引进名校长、高级教师、州市知名教师,培养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近3700人。全区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官渡区第一中学顺利晋升一级一等高级完全中学,9所小学、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现代教育示范校园。2021年官渡区高考一本率大幅提升,达47.4%,超全市平均15.2个百分点,超去年同期5.11个百分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等文件精神,按照相关会议要求,2022年官渡区在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中,对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樱花语学校、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星耀学校等8所公参民学校进行清产核资后,义务教育阶段转为公办学校,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办教育资源。(栗莉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