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建水紫陶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享有盛誉。近年来,建水县以紫陶文化为基础,加快推进文旅融合,通过整合资源,吸收人才、提升品质等措施,聚力将建水打造成西南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陶瓷生产集散盛地,建设成为国内闻名国际知名的“中国紫陶之都”。
创新发展理念 促进文旅融合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19年,建水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紫陶之都”称号。据了解,自红河州紫陶文旅产业链成立以来,结合实际情况,紫陶文旅产业链研究提出了“两区布局、四轮驱动、三化推进、四融四扶一跨”的发展思路,发展传统紫陶、现代紫陶和“三千四百年”系列衍生类旅游艺术品等新型文旅消费产品,把建水紫陶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形成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力争2025年实现紫陶文旅产业链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此外,近年来,建水县促进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紫陶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紫陶文化与旅游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和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涌现了建水紫陶街和紫陶里“夜间经济”、蚁工坊文创艺术空间等新业态,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带动了酒店、民宿客栈、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发展。
抓实项目建设 推动产业发展
红河州紫陶文旅产业链专班与建水县紫陶园区管委会、建水县文旅局推进紫陶文旅产业链重点项目库建设。经过充分研究,共编制紫陶文旅产业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168.47亿元。重点推进建水紫陶数字化创新园区建设项目。将建设集生产研发、物流仓储、创意展示、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产业园;推进创意园区自建工坊建设。目前新建的37户紫陶工坊,13户已投入使用、3户主体完工、21户正在施工中。
推进跨产业、跨链条合作。全速推进“陶茶融合”,从政府层面高位推动与普洱茶产区深度合作,建立茶企与陶企、企业与专家之间的横向联系制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市场化合作,打造“喝普洱茶,用建水紫陶”品牌美誉度;创新推进“陶咖融合”,采取建水紫陶特色古技与现代生活场景的结合,为建水紫陶载体更新提供创新支持,目前已经拿出第一批产品小样;积极推进“陶酒融合”,当前正与茅台、国窖1573等一流白酒企业联系,相关合作事宜正在洽谈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与上海交大、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建水紫陶研发合作,围绕紫陶材料研究、生产线打造等内容开展合作,为紫陶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数字赋能持续发力 推进创新数字紫陶建设
实施“互联网+”紫陶发展战略,建设O2O实体紫陶文化平台,开展电商直播销售培训,帮助紫陶业户转型拓宽销售渠道。2017年以来,通过紫陶电商培育,实现建水紫陶电商销售逐年增长,数字经济逐步在建水紫陶商铺打开。借助孵化基地,通过本土化主播人才培养、短视频拍摄、脚本设计、直播复盘以及账号运维等教学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孵化紫陶电商180余户,覆盖抖音、快手、淘宝、微信视频号等销售平台,实现单个账号月销售额突破70万元记录,为“限上零售业”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国务院批复红河州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推动建水紫陶跨境电商业务,目前正在制定方案;推进溯源码试点稳中有进,初步实现建水紫陶可追溯、可认证,为名家名作破解了知识产权保护难问题,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移交准备工作。
多措并举 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红河州积极统筹紫陶产业发展,积极协调邮储银行等各金融机构,针对紫陶行业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不断完善和开发“紫陶贷”产品,扩大信用贷款,研究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适应建水紫陶行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需求,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问题;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指导建水崇文同创紫陶文化有限公司、建水临祥寂紫陶文化有限公司开展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申报,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预计每家可获得文化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两家共计100万元。
努力拓展营销渠道。积极推动中石化与紫陶协会合作,充分利用中石化覆盖全国的加油站便利店网络,进一步拓展建水紫陶销售渠道,目前已完成样品选送,等待中石化选品完成后进行项目发包;做好各项扶持奖励政策的组织申报和评选工作。根据各紫陶业户2021的生产经营情况,评出2021年度十佳紫陶企业10户,单项奖41个,预计发放奖励资金149.9万元。对2020年以来纳规入限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发展资金扶持,预计发放发展扶持资金133.52万元。(杜浩楠/文 建水县融媒体中心/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