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这是云南砚山县二小老师吴振蓉指导学生练习合唱《中华民谣》,清澈洁净空灵的童音涤荡着孩子们的心灵。
“六一”儿童节这天,砚山县二小二(7)班的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有的“变身”小小饮品师,亲手做出了一杯杯美味的水果茶,有的带上小盆,挽起衣袖争当“洗涤小达人”,还有不少孩子开心的参加着“抢水瓶”“筷子夹弹珠”“蒙眼击鼓”等游戏闯关活动。
“孩子就这么长大了,愿你们昂首阔步,一路繁花似锦!”砚山县二小副校长陈聪勤眼里充满了希望。学校为四年级的孩子们统一举行了以“十岁成长礼,绚烂童年梦”为主题的儿童节庆祝活动。孩子们向老师深深地一鞠躬,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对老师的教育之恩。
从开展“幼小衔接·助梦成长”,到举办“金魔方”科技节,从成立“悦爱”名班主任工作室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到大力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路径……砚山县第二小学校是砚山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生动写照和缩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义教均衡,让教育公平梦照进现实。十年来,砚山县城乡小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教育领导的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平远镇车白泥村委会“云海大柒树希望小学”,校名取自“云南”“上海”,历经22年的变迁与建设,“云海”两个金色的大字依然完好置于学校大门的上方。已经从建校之初仅有5名教师、80多名学生的办学校点,发展成为从幼儿班、一年级到六年级,七个教学班构成的完小,而今教师队伍发展到12个,教师均为本科学历,学历达标率100%,在校学生235名。
“从这所希望小学毕业后的学生,有当了警察的,有12人成为教师,现在回到学校当老师的就有两人。”在建成后的十年里,为苗族群众占80%的大柒树村的老寨、新寨、济科山三个村民小组、草皮寨村民小组和水城三队的孩子们上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这所希望小学走出的学生达1200余名。
岁月留金,抓铁有痕,在这些过往的历史尘埃和今天面貌一新、硬件和师资条件越来越好的中小学校的每一天,都在延续着、升华着“山海协作”的真情与坚持。
炸酱米线卷粉、香喷喷的炸鸡腿、芹菜炒牛肉、排骨煮萝卜……各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敞亮干净的食堂里卫生整洁、浑素搭配营养丰富的菜品,孩子们顿顿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小朋友胃口大开,主动跑去要求再添点菜。这样的场景每天在不少乡镇中小学校呈现,孩子们吃得开心,家长们乐得其所,营养午餐和学校伙食呵护着孩子们茁壮成长。
“好多小孩刚入学时又廋又小,尤其是那些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在学校两三年,天天能够按照吃上卫生又营养的饭菜,还有面包、水果,身体明显强壮了起来,现在的农村学生的个子普遍都比以前的高不少。”这是实施营养餐计划前后的喜人变化。
截至2022年6月,砚山县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履盖。据初步调查,10年来,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男、女生平均身高累计增量均在4.0厘米以上,平均体重累计增量在3公斤以上。
今年6月7至9日,砚山县盘龙乡中心学校组织18名优秀教师开展以课堂为依托的期末复习教研交流活动,教师们运用电子白板认真上着一堂堂示范课,电子白板的运用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整齐摆满可上网电脑的教研室里,教师们进一步整理和交流着教学经验和心得。
“你看,塑胶的运动场宽广漂亮,我们可以随便撒欢;到处都是小花小草,一到春天,整个学校都是香香的;教室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在里面心里特别高兴……”在砚山县思源小学二年级学生许玲玲眼里,最美的地方,就是学校。
“现在什么都好哦,你看,这么宽敞漂亮的学校建好了,变化很大!我们的娃娃在这么漂亮的学校读书,我们也很放心。”平远镇侨乡加油站旁做生意的王近福将两个孩子送到平远镇第二小学,分别就读一年级和五年级,在家专心搞汽车维修的他每天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数据显示,砚山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6所,在校生总数为115560人,教师6317人。“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校舍项目建设资金17.7亿元,新建及改扩建校(园)舍62.1万平方米。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1.2亿元,信息化教学仪器设备加快配置。累计拨付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3.1亿元,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补助3.7亿元;兑现各类教育补助资金2.9亿。
数十年沧桑巨变,从泥桌子、泥台子,下面坐着泥孩子,到敞、美、静的教学环境、现代化教学设备,砚山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的华丽转身,实现了从“普九”到“均衡”,从“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跨越发展。
注重硬件设施的提升,更要注重教师素质的提升。今年5月,在砚山县第三小学开展的题为“‘新航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青年教师彭满意展示的《端午粽》一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在比赛中获殊荣。
看到年轻教师频频在竞技舞台上拿奖夺牌,砚山县第三小学校长王银波感慨地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学校培养方式的创新,以强带弱,逐渐形成骨干教师带得出来,年轻教师稳得住,优秀教师上得来的良好局面。”
教育资源要均衡,教师是关键。近年来,砚山县坚持“四有”好老师、“三名工程”和“县管校聘”等一系列要求和标准,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四年来,投入教师培训费1610.41万元,通过实施教师全员培训、万人校长计划等方式培训教师52938人次。我们的教师成长迅速。”县教体局人事股股长杨明文说。
在距离砚山县城35公里处的稼依镇补佐小学,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杨丽娟带着民族服饰的孩子分成两组“丢绣球”,这既是游戏,也是一项体育运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眼力和肢体反应的密切配合。“现在是音乐专业的教音乐,体育专业的教体育,不像以前,一个教师包揽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课程。”该校有着26年教龄的陆校长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共补充教师1818人,教职工数量由2018年的4899人增加到6317人,本科以上学历由2018年的55.99%提高到73.79%,提高17.8个百分点。其中取得研究生学历教师就有34人。
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内涵化发展。六月的清晨,走进砚山县各学校,新设备、新教室、新操场、新风貌迎面而来。一栋栋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宽敞、安全的运动场出现在各个校园。校园里,随处能听见孩子们阵阵笑声。
在盘龙乡盘龙小学,30多名学生们正在跳彝族弦子舞,这是依托彝族乡民族特色自创的舞蹈。各学校内涵化发展得到显著提升。
踢足球、打羽毛球、跑步……走进距离砚山县城30公里的维摩小学,看到沐浴在阳光下的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尽情地玩耍,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不安全的教学场所全部拆除重建,增设音乐室、舞蹈室、实验室等功能室,学校硬件实现大跨越,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走进岔路口小学,校长李金卫向大家介绍义教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以来的变化。
时事相催,教育发展更要提速。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将砚山县规划为文山州第一家实现优质均衡的县,即2024年在文山州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2022年3月,文山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出台《文山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砚山县委书记何昌娥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走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的长征路,打造成为文山州教育新高地。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砚山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在全力提速。(彭显波 张一骁 砚山县委宣传部 砚山县教育体育局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