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晋宁: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时间:2022-05-2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建平 王全 章云春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濒临滇池,坐拥53公里湖岸线,占滇池岸线总长的1/3,拥有滇池流域面积758平方公里,建成湖滨湿地超2万亩,最美环湖路临水延伸,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水质和空气让晋宁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避暑休闲十佳县”“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称号。2021年6月,北上南归亚洲象群到访晋宁,演绎了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故事。

来自远古的生命律动

在晋宁区梅树村,“隐藏”着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建立于1989年,是当前我国发现地质古生物化石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研究程度最高的前寒武系—寒武系地质层型剖面。在剖面厚度为332米的31个岩性段地层里,保存着丰富的古生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仅在下寒武系地层中就发现了距今5.38亿年的软舌螺及多门类小壳化石18属110种,遗迹化石23属28种,以及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疑源类、叠层石等化石。这些化石完整表现了生物从菌藻类、疑源类到带壳生物再到节肢动物的演化,充分展示了生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被命名为“梅树村动物群”,在世界地质古生物研究界享有盛誉,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地学界专家学者和地学爱好者不远万里前来参观考察,深入研究。

众所周知,寒武纪是生命大爆发时期,但在前夕,地球就已存在简单生命。晋宁梅树村发现的化石群就是这样的典型,它是国际公认的“前寒武纪”跨入“寒武纪”之间的一个分水岭。有关研究指出,梅树村出土的大量小壳类化石,就是后来叱咤整个寒武纪的三叶虫的直系鼻祖。小壳类生物诞生的时代比澄江帽天山那些奇妙的史前动物还要早,它们的出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揭开了序幕。换句话说,小壳化石的出现,更像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的一次预演。此后,动物的进化迅速升级,有的长出了外壳和骨片,有的长出了腿,它们的生活开始有了多样性,具备攻击或防御能力,动物间也开始为了生存而互相捕杀,地球的海洋开始热闹起来。

有关专家表示:“因为有了晋宁梅树村前寒武系(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作为标志,此后,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发现这套地层,只要看到这套地层中有和晋宁梅树村一样的小壳类动物化石,就可以断定这里是‘前寒武系(震旦系)—寒武系’的地层分界线。”

“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接下来,晋宁区将结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编制实施优先区域保护规划,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能力建设,优化保护网络,切实做好优先区域的保护与管理。同时,研究制定保护和管理措施,形成“一区一策”,努力做到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不下降,生物资源不减少。并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力度,动员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勤俭节约、低碳生态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昆明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4年12月31日,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地处滇池西南角,由滇池南部水域和南滇池湖滨地带组成,总面积1220公顷,湿地率91.43%。其中:永久性淡水湖(滇池水域)851.6公顷,占69.80%;湖滨地带368.4公顷,占30.20%,湿地率91.43%,是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拟建设成为具有我国高原独特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西南山地湖泊湿地景观,以及遏制水环境恶化、恢复和保障滇池水资源环境的绿色屏障,建成具有西部特色和代表性的,集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湿地监测、湿地宣教、湿地资源利用为一体的高原湖泊型国家示范湿地公园。

通过近几年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趋于完整,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发现脊椎动物共计173种,比2014年本底调查时增加5种。记录到现生鱼类共有26种,濒危及重点保护土著鱼类有滇池金线鲃、银白鱼等。记录到两栖爬行类动物20种,其中两栖类9种、爬行类11种。记录到鸟类127种,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级别以上)中的鸟类1种,为青头潜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物种7种,均为国家Ⅱ类保护动物,包括彩鹮、黑翅鸢、红隼、棕背田鸡、领角鸮、灰林鸮、灰燕鸻。另有中国新分布种1种,为钳嘴鹳。2020年监测数据显示,记录植物298种,比2014年本地调查增加72种。其中,有云贵高原特有植物海菜花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菱各1种。2021年成为春城生物多样性之美全民打卡点。

在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晋宁区拟在南滇池湿地公园举办2022年生物多样性日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和实践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保护高原明珠母亲湖”为主题,开展生物多样性、水质监测、垃圾分类等知识的宣传,并组织志愿者对滇池周边有害植物进行清理,普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深刻认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激发全区人民群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建设家乡的热情,为COP15第二阶段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情迷”护鸟的最美家庭

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鸟类专业委员会会员李继明从小在滇池边长大,对滇池边的动物、植物尤其关注,是晋宁区知名度颇高的“自然鸟类专家”。

2010年前后,李继明陆续发现小时候熟悉的水鸟又回到滇池岸边栖息繁衍,欣喜之余,他决定用自己的镜头拍下这些可爱的精灵,拍摄鸟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记录下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一拍就是十余年。这些年,他走遍了家乡附近两万多亩湿地,拍到了斑尾塍鹬、彩鹮、草鹭、青头潜鸭、紫水鸡、白眉田鸡、翻石鹬、棉凫、金框鸻、栗喉蜂虎及在滇池消失了几十年的白眉鸭、灰雁、普通秧鸡等鸟类。

如果说拍鸟是李继明的爱好,那护鸟则是他的一份情怀。周末,他的爱人、女儿也会和他一起去拍鸟、去做宣传,偶尔遇上捕鸟事件,会一同想方设法解救小鸟。在滇池周边湿地的拍摄过程中,他们发现并举报了几十起捕鸟和伤鸟事件,亲手解除了几十张捕鸟网,营救了数十只珍稀水鸟。此外,李继明一家还积极劝说教育捕鸟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一己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李继明一家人的行为感染、感动着身边的人,很多亲友都加入到了护鸟的队伍之中,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22年,李继明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王建平 王全 章云春 文/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