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甜蜜事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时间:2022-05-0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郭春祥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驱车沿着思江公路行驶,漫山遍野的绿意让人感到身心舒畅。抬眼望去,一株株一簇簇翠绿的甜龙竹亭亭玉立,碗口粗的主干上迸发出条条嫩枝,铺满了一座又一座山头箐脚……

近年来,市场对甜龙竹竹笋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云南普洱甜龙竹种植不再局限于房前屋后,经过技术改良后,经济价值凸显,成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在几场春雨的滋润下,思茅区倚象镇菠萝村纳可岭村民小组村民李德贵家的400余蓬甜龙竹陆续出笋,这就要求他每隔三五天便要上山“打笋”。

一大早,李德贵已经将打好的笋子带到位于石膏箐村碾子房附近的甜龙竹收购点。“大笋收购价格是18元每公斤,小笋是6元每公斤。”收购点工作人员对李德贵送来的笋子进行简单的分类清理,便第一时间称重,放入冷库保存。“52公斤大笋,39公斤小笋,一共1173元。”确定笋子重量后,李德贵便笑意盈盈地核对起货款来。据他介绍,从4月开始,一直到年末,甜龙竹将会带来超过7万余元的收入。

来到石膏箐村白沙河村民小组罗梅琴家的甜龙竹种植地里,她正在除草、松土。“以前这块地投资种植白及,亏了不少钱。”罗梅琴说,白及种植失败后,山地便替换种上了甜龙竹,现在已经陆续种植了约30亩,有一部分已超过5年,进入了盛产期,也有的是才种下一两年的新竹。

“价格随着市场波动,最低是5元每公斤保底收购,最高到过25元。”罗梅琴表示,甜龙竹的生长过程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出笋期长、效益高的特点。比种其他农作物要简单,农药或化肥等辅助投资较少,且长期收获不用翻种,只需要掌握简单的管理技术。经过优化的甜龙竹,从引种开始,通过科学管护,2年就可以产出品质优良的鲜笋。

“甜龙竹笋质地脆嫩、味道鲜甜、营养丰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复购率达到了90%以上。”云南甜龙竹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大鹏介绍,甜龙竹对种植环境有要求,目前仅在普洱有规模化种植,市场上的供应量不足,年需求缺口在100万吨以上。目前,公司在市场端已经和海底捞、河马生鲜、百果园等建立长期供应合作关系,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在生产端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做到共建、共享。此外,采取冷链物流模式,有效延缓了甜笋的保质期,保证了甜笋的新鲜、营养。

听说甜龙竹产业种植在思茅很火热,景东彝族自治县龙街乡扎果村的第一书记洪智军与同伴代表村里前来考察学习。“每亩投种33至40株种苗,盛产后可达到亩产鲜笋800公斤以上,可以轻松实现5000元左右的经济价值。”来到甜龙竹种植基地里,工作人员就种苗挑选、栽培技术、施肥管理、投入产比、收购价格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仔细讲解。“通过引进前景广阔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这是最重要的。”洪智军说。

前来“一探究竟”的还有云仙乡团山村纳崴村民小组的黄金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黄金权表示,已经和种植甜龙竹的亲戚协商好了种苗的问题,回去后便可以在自家山地种上甜龙竹。“希望慢慢能够形成规模种植,这样在村里就能成立合作社收购点。”

同样,来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东主村,在一处平整的草地上,一群拉祜族群众正在专心听着技术人员讲解甜龙竹栽培技术……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亲自倡导、部署和规划,西南林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撑,以云南澜沧祥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领村民实施的1500亩“云南省甜龙竹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园”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示范园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竹业班”实践基地、“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家工作站、“国家林业草原丛生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已培训出第一批澜沧县竹产业乡土技术人才,公司在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初步建立了营销网络,今年计划以冷链运输方式试销1200吨左右。

据了解,普洱市现有甜龙竹种植面积40000余亩。其中,思茅区种植约30000余亩,2019年,思茅区被评为甜龙竹之乡;2021年,全市甜龙笋销售产量超过6000吨,2022年预计在8000至10000吨左右。(郭春祥/文 吕禾/图 普洱日报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