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产业绘制保山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时间:2022-04-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保旭 杨婧瑶

“将从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做优做特石斛产业,做大做强昌宁红茶、肉牛产业,打造国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等六个方面,推动保山由‘特色产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迈进。”27日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现代化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正尧的一番话,道出了保山农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

(发布会现场 保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素有“滇西粮仓”之称的保山,土地肥沃,耕作历史悠久,农业水平较高。“十三五”期间,保山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发展成绩显著。其中,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234.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85.4亿元;中药材、茶叶、咖啡、蔬菜、水果、生猪、肉牛、花卉、坚果等重点产业综合产值588.09亿元;生猪、肉牛存栏、出栏均排全省前列;高黎贡山”“昌宁红茶”“腾药”等入选云南省“10大名品”……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为保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十四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保山将坚持以绿色有机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设施装备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增收富民为目标,实施保山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隆阳区潞江坝山顶1号咖啡庄园 山顶1号庄园供图)

李正尧介绍,隆阳区素有“中国咖啡第一村”的美誉,保山将以该地为重点,稳定咖啡种植面积12万亩以上,建设标准化鲜果采后集中处理中心,打造咖啡庄园。到2025年,建成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60个,咖啡良种覆盖率达到80%,精品咖啡率达到60%;培育龙头企业30个以上,打造精品咖啡庄园20个以上,咖啡鲜果集中处理覆盖率达到90%,咖啡精深加工率由目前的40%提升至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以上。

立足中药材种植基地,保山将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发展石斛、银杏、黄精、美洲大蠊等道地中药材,加大中药材绿色、有机、GAP等认证力度,努力争创“一县一业”中药材示范县。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以上,产量5万吨,引进制药企业10个以上,培育龙头企业30个以上,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蜂腰石斛 保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保山将以石斛的“天然居室”龙陵为重点,稳定石斛种植面积3万亩,打造“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将龙陵建成集石斛种植、加工、研发、科普、商贸、文化旅游、康养体验于一体的石斛产业集群区。到2025年,新植石斛1.6万亩,累计种植面积达5万亩,建设“一村一品”石斛专业村20个,培育龙头企业25个以上,石斛鲜条年产量1.5万吨,改造提升枫斗加工厂15个,年加工枫斗6000吨以上。年出圃石斛花卉1000万盆、出圃种苗2亿株。

昌宁县的茶叶产业,是支撑该地经济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保山将以昌宁县为重点,稳定茶园面积32万亩,实现茶叶综合产值7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世界级红茶品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缅甸、泰国、英国、法国等国际市场。到2025年,提升改造标准化红茶生产基地20万亩,完成绿色有机认证10万亩以上,建设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5个,培育龙头企业20个以上,引进茶叶精深加工企业3个以上,昌宁红茶的精制率由现在的74.5%提高到85%;使用“昌宁红茶”地理标志品牌企业增加到20个以上。

(腾冲鹏腾肉牛养殖场 保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云南施甸是我国水稻育种夏繁基地,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保山将围绕施甸县实施好制种大县奖补项目,推动“育繁推”一体化,探索建立水稻种子质量追溯体系、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化经营体系和水稻种业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到2025年,培育一批高产、优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新品种;将繁育基地面积由1.8万亩扩大到2万亩以上,繁殖种子平均亩产稳定在430公斤左右,每年提供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占全国用量的80%以上,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良种繁育基地。

此外,保山还将在气候好、饲草资源丰富的澜沧江、怒江、龙川江和枯柯河“三江一河”流域,建设全省重要的优质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实施母牛繁育、肉牛育肥、饲草料供应、合作组织培育“一产”提升行动;实施保山肉牛屠宰深加工园区和腾冲肉牛食品加工园区、饲料加工基地和疫苗生产基地建设“二产”助力行动;实施活牛交易中心、牛产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三产”赋能行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5年,肉牛存栏达140万头,肉牛出栏增加到50万头以上,肉产量增加到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增加到75亿元以上。(保旭 杨婧瑶)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