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位推动普洱市加快推进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党建,夯实教育工作基石。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规模以上学校配备专职副书记46名,培养121名党员优秀教师。持续开展“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组建10个“党建促教共同体”,采取结对互助、问题诊断、课题研究、集智攻关的方式,推动党建和教育质量双促进、双提升,现已创建3个县级“双强”示范学校。完善县级领导定点挂钩联系学校和督导调研工作制度,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教育工作8次,县处级领导到学校调研现场办公、调研指导100余次,讲授思政课68次,帮助学校解决困难问题121个,点对点反馈整改问题362个,督促教育工作不放松。
抓重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普洱市加快推进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出台澜沧县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30条办法”,细化15个项目清单,明确75条推进举措着力破解澜沧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率先推行“靶向性课堂”教学改革,实行课程前置、集体备课制,创新学生思想“糖聊法”,实施“智慧校园”工程、晋级升等奖励补助,全方位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依托东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澜沧上海新纪元第二民族中学,从整体上带动澜沧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帮扶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口支援办学,开办“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累计培养特色产业技能型人才2230人;采取“3+2+2”人才培养模式,开办“3+2”一贯制大专班,在校培养技能型乡土创新人才63名,切实为澜沧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激师力,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全覆盖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座谈交流、专题讲课、主题征文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交流、学习、培训模式,选派800余名校长、骨干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培训,185名骨干教师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等国家和省市培训;协调上海市黄浦区6所学校组团式结对帮扶县第一中学、金朗中学,邀请全国知名校长、专家学者到澜沧开办“合作学习”项目培训班,听课教师超过3000人次,全面培养本土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科研工作,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学科工作坊教研、课堂教学竞赛,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程晒课,落实教研员到校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教师教学技能进一步激发。
促改革,强化教育发展保障。扎实稳妥推进县管校聘,完成4038名教职工“县管校聘”、162名校长职级制评定工作,专项招聘439名教师,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将教育支出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修订《澜沧县教育目标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一校一策”制定校内课后服务方案,全覆盖开展2轮中小学五项管理督导,开设课后服务社团活动72个、60个特色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行进校园事项清单管理,清理规范12项与中小学校和教师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切实为教师减负。(李斯 澜沧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