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四兴:活化非遗传承 擦亮木雕名片

时间:2022-04-2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吴剑熔 马琛

“这里用刀要深,注意图案的层次协调。”4月19日,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的生产车间内,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正在指导培训学员进行木雕实作训练,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刻刀给学员作起了示范。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省内各州市和剑川本地,他们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剑川木雕(传统木工)培训活动第二期培训的学员。近年来,段四兴每年都会在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为储蓄木雕人才和传承木雕技艺做着大量工作。

“木雕产业要壮大发展,必须带动和吸引更多的劳动者从事木雕生产。基础厚,人员多,产能大,剑川木雕这个传统产业,才能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才能在富裕从业者的同时,带动富裕从业家庭,振兴剑川经济。”这是段四兴从20岁拿起刻刀,又经过20多年的从业经历得出的思考。培训就是剑川木雕壮大发展最好的方式,致力传承剑川木雕这项非遗技艺就成了段四兴最主要的事业。

近年来,段四兴所创办的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与剑川县残联联合,为充分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而定向性组织举办培训班,共开展6期残疾人木雕培训班、2期提升班,培训162名残疾人。并结合残疾人就业意愿,采取分散式家庭制作的“基地+工匠”“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链格局和就业模式,不仅方便残疾人就业和降低残疾人劳作成本,实现了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100多名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就业。

帮贫助弱,携手致富。各种木雕技艺培训提升了从业者的经济水平,如何通过从业者来提升剑川木雕技艺的知名度是段四兴继续思考的问题。段四兴自己经过三代传承,从职中求学时期的美术和雕刻基础、车间的实作、外出学习的借鉴、自学时的思考和数十年如一日的专研,他深知入门易,成为行家里手却非一朝一夕。他的代表作《滇国兴舞》《博古四条屏》《鹿鹤同春座屏》就对创意、画稿、放样、选材、雕刻、着色、组装无一不考究,讲究的就是真真正正的匠心独运。在剑川木雕遇到发展瓶颈的时期,他又果断从建筑木雕、家具木雕逐渐侧重发展到陈设木雕、文创木雕的转型思路,展现的是传承与创新中高瞻睿智。

守住初心,方得始终。因为热爱,段四兴才能在剑川木雕行业里走得更远也达到更高。从业近20年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03年获“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第四届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2013年,被评为“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2015年,被云南省人社厅授予“云岭首席技师”称号;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除了培训,我们还采用师徒传承、校企合作、社会体验等多种方式致力传承剑川木雕非遗技艺。”在他的家具厂里,杨焕培、王春胜、陈利芳等人已通过师徒传承成为木雕行业的佼佼者;在剑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家具厂的工艺师每周都要去给工艺美术班的学生上木雕实作课,一些木雕行业的新秀也在不断成长;在家具厂的实作体验车间,也有很多热爱木雕的人从国内外各地前来体验学习。

近年来,段四兴不断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通过参展扩大剑川木雕的知名度。同时,在他的家具厂旁一座一进两院的白族特色院落正在拔地而起,这里是他正在打造的木雕博物馆。“木雕博物馆将完整展出剑川木雕的四大品类作品,将成为外界了解剑川木雕的一个窗口。”在段四兴这样的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剑川木雕工匠这支23000多人的队伍,将会不断发展壮大,小小刻刀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经济带动作用。(吴剑熔 马琛 剑川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