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绘就乡村蝶变大美画卷”系列报道之三:农行新疆分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2-04-0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郭中辉 李冬芳

今年初,新疆三场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三场丰收棉业”)被授予第五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荣誉称号,这也是历届获奖名单中首家获此殊荣的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据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是新疆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设立于2013年,主要授予质量领先、技术创新、品牌优秀、效益突出,为新疆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在全社会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各类企业(组织),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获奖企业(组织)不超过3个,截至目前共评选了五届。

产业是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和基石。农行新疆分行因农而生,姓农为农,始终把服务好乡村产业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重点任务来抓,优先给予资源保障,持续加大信贷投放,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实现产业化带动下的产融结合,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

乡村振兴是激荡在广袤乡土大地上的动人梦想,也是回旋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热切期盼。

农村产业发展对农民就业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农行新疆分行立足当地棉花资源优势,通过加大对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吸引和带动周边乡镇棉农也加入到产业化经营中来,不断增强吸纳劳动力在当地就业能力,从而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农业产业化的新天地。

在新疆三场纺织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宽广平整的柏油路,标准化厂房,绿化美化住宅小区。在纺织生产车间,公司统一色调的生产厂房整齐排列,诺大的车间内,各条纺织生产线满负荷生产,身着统一颜色工作服装的女工们正在生产线上来回忙绿着,在公司车间的另一端,工人们正在忙着将纺织好的纱线装箱打包,然后整齐地摆放到一起,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哈尼克孜·卡来克家住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2013年进厂,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也不好,经过3个月免费培训,在领导和周围同事的关心、帮助和鼓励下,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很快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业务骨干、从车间工人成长为车间班长,先后被评为优秀班长、红旗班组、三八红旗手、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

“自从我到纺织厂工作后,工作生活越来越有信心,我们家住在公司提供的双职工公寓楼,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如今的月收入能有5500元,在我们镇里我都属于高收入家庭了。”正在车间工作的哈尼克孜·卡来克开心地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行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持续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已吸纳近1000人在纺纱厂就业,每月平均收入4000余元,从当地农民变身公司产业工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致富。”三场纺织公司财务部经理孙即良说。

孙即良边走边介绍道,长绒棉是纺纱织布的高端原料之一,纺织厂现有纺纱规模22.8万锭,主要以高档精梳纱为主,生产的棉纱产品深受客户信赖和认可,畅销国内外市场。

农行阿克苏分行持续增强以发展棉花产业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主动为企业提供信贷、企业债券、供应链融资、国际业务等新业务,加大支持纺织产业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农行累计发放纺织业贷款12.4亿元,该公司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拉动就业、以就业改善民生,助推企业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当地各族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发展带来新动能。

与此同时,该行还充分发挥农行网络和城乡联动优势,加大资源投入,延伸服务渠道,加大普惠服务力度,借助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移动支付等智慧金融体系,构建“物理网点+惠农通服务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五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打造“金融+科技”农村金融业态,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在遍布乡村的服务网络中发挥金融惠农力量。

产业兴则乡村兴。农行新疆分行将加大推进产业兴疆,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布局,不断丰富惠农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确保乡村振兴有新高度、产品发展有新速度、科技赋能有新力度、资金供给有新强度,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金融科技力量,助推新疆棉花产业做大做强。

今后,农行新疆分行全力以赴做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把依托产业化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和有力抓手,以更高站位、更大的力度、更高标准和更实的举措书写金融服务三农的新篇章,奋力用金融画笔奋力绘制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让天山南北乡村振兴的一幅幅美好画卷变成现实,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新疆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郭中辉、李冬芳)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