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春城 春暖花开

时间:2022-03-1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保旭 李璐航

(杨婧瑶摄)

临近春分时节的昆明,如花般灿烂。这个被外界称之为春城的城市,也迎来了它本命的季节。

然而,年后疫情的反扑也没有忘记这个浪漫的城市。3月7日,自昆明发现2例确诊病例以来,连续出现的本土病例,让昆明市民又一次进入“紧张”的状态。

然而,“紧张”的氛围下显现出的是这个城市的精神。

“白衣卫士”日夜奋战在一线、社区志愿者戴着红袖标把网格化深入到每一栋楼宇、外卖小哥为“两点一线”的上班族奔跑在城市道路上、核酸检测点上整齐有序的人群、互联网上最及时的信息发布、大数据带着“时空交集者”这个新名词走进大众的认知、城市管理者用一个又一个措施只为最大程度防止疫情扩散…,而昆明的市民脸上再没有曾经面对疫情的恐慌,却多了一个理性的“口罩”。

这些点点滴滴如同一束光,它们汇聚在一起照进春城。

城市有光,又何惧黑暗!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的主任马仲序)

永远值得信赖的“一抹白”

自3月7日疫情发生以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的主任马仲序已经连续三天只睡了3个小时。

“一般来说,医护人员4小时就要换一次班,但我们都觉得防护服很贵,想要把工作多做一点,再出来”,马仲序说。

马仲序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新冠这样的大型传染病,从2003年的非典时昆明火车站接到的疑似病例,到2020年昆明新冠的第一名确诊病人,马仲序都是第一批接触病人的医生。

3月7日昆明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市三院疫情防控指挥部就连夜紧急召开了全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坚决保证隔离病区扩容、院感防控到位、把好入口、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严格分诊不漏一人、医护人员配备和物资储备充足、核酸检测便利快捷,坚持病人至上的理念,救治好每一个到院的病人,马仲序作为隔离病区主任,全方位全程参与了病房布局、病人入院检查、收治、方案制定、工作人员排班、院感监督等等工作。“这次疫情,我们收治了一名3岁的小孩,由于尚未接种疫苗,入院时他的病情比较严重,发热、咳嗽、腹泻,家长十分担心,在昆明市卫健委“集中专家”的协调安排下,调动了昆明市儿童医院的资源,组建了专门的诊疗小组,为这位小孩制定了专人专策的诊疗方案。7天后,小孩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马仲序也是一名初二孩子的父亲,而由于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不过我的女儿很懂事,她经常会写一些作文来鼓励我,让我安心工作,不要担心家里。而我妻子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好防护,等你回来。”家人的理解给了马仲序莫大的支持,而每一位一线的‘白衣卫士’都和马仲序一样,将病人放在了第一位。

(昆明市盘龙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守护万家灯火的“志愿红”

夜色刚起,正是一家人在桌前吃饭的时候,但他们却放下了碗筷,义无反顾集结在一起。3月16日,盘龙区总工会向全区各级工会、广大职工发出支援抗疫一线的“战令”。仅仅2个小时,30余名职工志愿者便火速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出发前往疫情防控一线。

30岁的周凌,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此次工作她负责配合管控区域的生活物资配送、孤寡老人健康状况摸排以及快递外卖接收等便民服务工作。“户数在那,特别还有老人,我们要抓紧时间把物资送到他们手中。”除了逐户上门、张贴通知、电话联系、核查登记、扫码入群,社区志愿者还要为隔离人员封门,对他们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将询问的信息录入系统。

晚上23点,在万家灯火沉睡之际,社区的灯光依然亮着,周凌依旧对白天的工作成果进行“验收”。

“每一个社区工作者都是如此。在疫情面前,大家毫无怨言。我女儿经常会哭着找妈妈,但想起这些孤寡老人,我总会觉得,此刻大家更需要我”,周凌说到。

(严顺、严晓菊父女 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供图)

“疫”线写大爱的父女兵 

3月7日以来,面对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昆明公安全警,把住关口、联动配合、动员群众,迅速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春城街头每条街巷都有他们的巡逻防控,每处“卡点”都有他们的值守,抬眼望去,一抹藏蓝,为昆明送来一抹“心安蓝色”。

“晓菊,一定注意安全,口罩千万不能摘下,要及时消毒。”

“爸,放心吧,您才要更加注意,天天在外值守,防护工作要做好......”

3月14日下午,在德缘小区核酸筛查点换班后上岗的医护人员严晓菊,一眼就认出了同在这个点位执勤的辅警父亲严顺。看着眼前这位熟悉的“大白战士”,有些激动的老严简单叮嘱后,二人便投入了各自有序的工作。一个采集样本,一个维持秩序。父女俩每天坚守在一个阵地,一干就是一整天。

平日里由于工作的缘故,严晓菊与父亲严顺很少见面,而此次“相聚”让父女间又多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奔跑在道路上的“外卖小哥”

3月13日,昆明拓东街道白塔路尚义公馆的核酸检测点现场,一名外卖小哥送来了一箱可乐和雪碧,这是匿名市民为核酸检测现场工作人员点的,并在外卖单备注栏留下“希望能为在一线炎热天气下和防护服里的你们带来一丝清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大白’辛苦了。”

配送此单的骑手是李顺洪,由于该核酸检测点的位置临时改变至原始订单位置的一公里以外,李顺洪决定“下线”优先为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派送商品。“如果不‘下线’的话,我就要按照路线先去送别的订单,我想到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太辛苦了,就决定‘下线’用自己的时间去送单。”

其实,这段时间的李顺洪也十分忙碌,“订单量比平时还多,虽说远在外地的家人也打电话让我注意安全,但这些工作总要有人来做。”

和李顺洪一样,有一群“城市骑手”依旧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每天戴着口罩穿梭在昆明的大街小巷,用一瓶饮料、一碗粥、一碗热腾腾的小锅米线...,为这个城市送去动力。

居家授网课的大学老师 

赵明是一位大学老师,由于3月7日前曾去云南艺术学院开会,通过大数据筛选,3月11日下午赵明收到短信:因近期您与我市行管肺炎感染者存在时空交集,您的健康码被赋予“黄码”。请在3天内完成2次免费核酸检测。

刚收到信息的赵明确实紧张了起来。他赶紧打电话给学校和社区做了报备。“当我戴好口罩,准备出门做核酸时,发现楼下设立了新的核酸检测点,很多人都在有序排队,工作人员也在细心询问着每个人的情况。这让我很心安。”

在等待核酸报告的日子里,赵明还常接到社区打来的电话: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家里吃的东西够不够?

“来自各界的关爱让我觉得很温暖,我也可以更加安心地居家办公。而我的生活还是保持着和原来一样的节奏,起床、备课、给学生上网课、看书”,赵明介绍。

平日里赵明喜欢拿着相机去拍街景,而今年3月,赵明的第一张照片是一张站在窗口拍摄的樱花树景。

赵明说,“我住在三楼,从窗口看下去,正好可以看到樱花树和树下正在工作的‘逆行者’,再加上明媚的阳光,我想,这个画面就是春暖花开!”(保旭 李璐航)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