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聚焦特殊群体、聚力群众关切,推动党建与民政业务齐抓相融、相促双赢,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党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聚合力”
聚焦构建完善的救助体系,县级建立社会救助服务股,乡镇(街道)设立17个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192个村(社区)配备192名社工,实现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全覆盖,构建起党组织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同时,以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为载体,对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社工开展增能培训,不断提升民政工作人员救助线索摸排、救助政策宣传等方面的能力,夯实救助工作根基。
“党建+儿童福利”,茁壮成长“强动力”
织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兜底网络,加大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排查,统筹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等工作,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成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查缺补漏、动态管理等工作,撑起未成年人保护“一片天”,配备村(社区)儿童主任192名,建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档案,做好动态更新,针对性开展救助,真正把关爱保护儿童的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党建+养老服务”,爱老助老“提效力”
持续丰富社会救助内容,整合部门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集“养、食、居、护”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动员集中供养,切实解决特困家庭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特困供养对象2007人,养老机构集中供养人员585名,集中入住率逐年提升。同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全县9个养老服务机构采用公建民营方式,经公开招标已全部委托给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有效解决了发展活力不够、服务能力不强、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
“党建+社会治理”,服务群众“增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指导全县各村(社区)“两委”牵头修订完善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积极组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逐步实现“四会一约”全覆盖,发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党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挖潜力”
结合“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及“鹤舞金沙·精彩巧家”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等载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社会治理等活动,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社会组织正能量。同时,完成6个行业协会商会“五分离、五规范”改革任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对80个在册社会组织进行年度检查及日常管理,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力度,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李梦 丁明婷 巧家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