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省市区、校地企联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暨启动仪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举行。该基地的建设旨在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聚焦新时代民族工作重大现实问题,深入探索重大项目载体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基础、理论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法治基础和实践基础,建设立足五华,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据介绍,在省民宗委、昆明市民宗委、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华区、云南慧农时邦公司等省市区校地企等合力共建的基础上,该基地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依托职业教育优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实践研究,以民族团结理论研究成果的教育实践转化作为主要工作方向,打造“融荣与共实践中心、理论研究中心、成果展示中心、教育实践广场”“三中心一广场”。
其中,“融荣与共实践中心”将突出实践功能,促进各民族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交往交流交融,以边疆民族地区扶贫产品为媒介,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打造融荣与共实践中心公信力品牌IP;以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科教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的五华优势,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融荣与共,共享繁荣富强之果,形成昆明与边疆“手拉手心连心”机制,构建边疆民族地区产业推广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运用新媒体直播技术,开展“民族团结,奋斗有我,我为家乡代言”直播带货活动,建设融荣与共民族团结“网红”孵化中心。
“理论研究中心”将突出成果转化,建设教育实践研究专家智库融合省市区校地企专家力量,建设铸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究专家智库;围绕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不断开展有利于各民族互世式发展的教育实践研究;联合沪滇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上海云南商会等机构开展东西协作,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果展示中心”将突出创新意识,创新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省市区•校地企联建模式;创新以高职院校为依托,以体验式教育为抓手,实现多层次,多群体交互式教育形式;创新以数宇科技,互联网技术运用,使用嵌入式、沉没式展示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体验需求。
“教育实践广场”将突出教育功能,满足各级党员干部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我学习功能,满足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学段国民教育功能,满足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
近年来,五华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生命线工程系统谋划,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先后打造了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1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54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荣获“云南省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和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先进集体等荣誉,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设省市区、校地企联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既是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五华区人民政府区长李亮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着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十百千万”工程,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构筑载体、提供示范。同时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思想、情感、物质、实践、社会、法治“七个基础”,画好民族进步“同心圆”、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紧抱民族团结“石榴籽”,不断引导全区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彰显五华特色、凝聚五华力量,奋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五华篇章凝聚磅礴力量。(龙舟)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