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绿”与“富”齐头并进 “牛路子”激活乡村振兴

时间:2022-02-2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徐椿黠 李梦洁 罗正芬 刘平荣

肉牛产业是云南省普洱市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2021年来,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把握发展机遇,顺势而为,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以“牛产业”为依托,让“牛路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

走进六顺镇官房村下过口养殖场,只见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养牛大户朱文兴的妻子正在忙碌着清理牛舍、添草加料。

养牛大户朱文兴介绍说,自家养殖场建有2栋牛舍,种植饲草70余亩,有本地小黄牛、西门塔尔等2个品种100余头。

现在的朱文兴,肉牛养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在5年前,他对肉牛行业一窍不通,家里的经济收入都靠玉米种植和茶叶采摘。“我是2017年开始自己摸索养殖本地小黄牛的,传统的放养方式、饲草料储备不足、配种繁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不高,2021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引进西门塔尔优良杂交种牛,积极转变饲养方式,养殖规模扩大到了近100头,期间销售肉牛20余头收入将近24万元。”

朱文兴算了一笔养牛经济账:“养牛5年了,从一开始养40来头,发展到如今100余头,预计今年出栏6头,利润大约在5万左右,牛粪做堆肥卖了又是一笔收入。现在市场稳定,销路不愁,甚至还出现不够卖的情况呢,我还打算扩大点规模,再引进一批西门塔尔肉牛进行养殖”。

日子过得越来越“牛”,朱文兴更加坚定了发展肉牛产业的信心,他高兴地说:“下一步会继续学习良种选择、饲料配比、饲养治理、配种繁殖以及疾病防治等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让牛也过上小康生活,让我们一起‘犇’小康”。

官房村第一书记刘平荣介绍,官房村现有肉牛养殖33户,养殖肉牛559头,很多农户在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再发展养殖业,获得双重收入。接下来,官房村将充分争取乡村振兴等资金,持续引导有意愿的养殖农户和脱贫户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逐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产业链,为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自肉牛产业专班成立以来,六顺镇肉牛产业有了‘量变’向‘质变’的突破。首先养殖氛围凸显,农户意识从‘不想养’到‘我要养’的转变,从2021年初的60余户存栏2000余头到年终140余户4300余头的提升;其次实现了品种自由,肉牛养殖由传统的本地黄牛向品种改良方向走,云岭、西门塔尔等优质品种慢慢走近我们的视野。”六顺镇肉牛产业专班工作人员罗正芬说道。

2021年,六顺镇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目标,把做大做强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发放610万元“肉牛贷”,有效激活了农户养殖肉牛热情,全年实现肉牛存栏4359头,出栏2297头,产值达1800万元。

下一步,六顺镇将继续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发展思路,立足肉牛产业做文章,通过引进企业以及发展合作社经营等方式,以“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双绑”“双带”机制作用,以“保护环境、生态优先、种草养牛、科学发展”为原则,积极探索“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业发新模式,加快转变饲养方式,推进肉牛标准化养殖,实现“绿”与“富”齐头并进,“牛路子”激活乡村振兴,真正使群众增收致富。(徐椿黠 李梦洁 罗正芬 刘平荣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