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关心的现代农业建设 云南各州市这样发力

时间:2022-02-1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曹燚

2月7日至8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率队到昭通市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他强调,昭通市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农业农村发展大做文章,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是云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十六个州市因地制宜的聚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呈现出一幅高原特色农业的百花争艳图。 

昆明:高标准农田建设

昆明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就是要走好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还要紧跟科技信息时代步伐,提高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化”发展进程,助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另外,昆明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有力促进了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昆明建设高标准农田31.76万亩,投资和建设面积占比分别达43.9%和43.7%,有力保障了脱贫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展望“十四五”,昆明市将按照总体要求,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10万亩,不断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的保有量。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红河:以工业化理念聚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气候立体、光热充沛、土地肥沃……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既可以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又可以发展坝区规模农业,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供了先天优势。红河州聚焦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绿色产业,走规模化布局、园区化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引领、品牌化打造、融合化发展的路子,打造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百万亩干热河谷基地、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3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和优质畜禽供给基地。

红河州根据规划还将大力推进种养殖业精深加工,建立健全产值、税收分享机制,引导农业加工资源向园区集中,打造“世界一流·中国最优”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基地,通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搞农业,走出一条规模化、标准化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未来红河将抓好“一县一业”,聚焦种业、电商两端,提升设施化、有机化和数字化水平,到“十四五”末,力争红河州的水果、蔬菜、生猪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年翻番”,其他产业实现高速增长,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普洱: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紧紧围绕普洱的优势和特色,把普洱高原特色农业打造成为千亿级的绿色产业。近年来,普洱市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品牌、标准化、品质、大批量、影响力“五要素”,稳步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普洱市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重点打造茶叶、咖啡、生物药、肉牛、果业5大产业,统筹抓好橡胶、蔬菜、水果、烤烟、蚕桑、渔牧、核桃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5大重点产业为支撑,其他特色产业为补充的高原特色“大产业”体系。5大重点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43亿元。同时通过突出“绿色化”工作主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抓“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目前普洱市茶叶、咖啡、水果、坚果、中药材、蔬菜、花卉、食用菌、甘蔗等绿色食品产业种植规模达786.51万亩,普洱市获得中国有机认证证书数和企业数在云南省排名第一。

“新业态”正在呈现。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以经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按照全产业链理念打造产业,全市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不含个体工商户)达到743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含个体工商户)完成现价总产值627.47亿元。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和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格局。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党支部+村农业综合开发服务部+企业+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走向成熟。

楚雄:领跑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元谋蔬菜、永仁芒果、南华野生菌、大姚核桃……楚雄州生态良好,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具有“三山两水一分坝”“五江六河三区”的光热水土和地形地貌多样性优势,为农业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制种繁种、蔬菜生产、山地牧业等优势明显,是优质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滇菜外运”重要基地,同时被誉为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和中国彝医药之乡。

近年来,楚雄州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亮点产业,形成“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四季飘香和山地牧业、繁制种、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争相迸发的产业发展态势。全州获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8个和有效用标“三品一标”产品577个,获评云南省绿色食品“名品名企”认定14个、居全省第五位。楚雄州12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获证产品销往国内200余个大中城市及欧美、港澳、东南亚等地。努力将楚雄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

曲靖: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标杆

曲靖素有“滇东粮仓”之称,现有中药材有品种438种,其中野生药材367种、人工种植药材71种,畜牧业有大河猪、会泽乌金猪、14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渔业品种98种,其中土著鱼72种。在此前曲靖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曲靖市作为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唯一一个定位为“高端食品基地”的州市,曲靖农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曲靖将继续扛稳全省粮食安全生产重任,发展马铃薯精淀粉、全粉等精深加工;着力打造高端蔬菜新兴产区,发展精品小包装蔬菜、净菜、脱水蔬菜;着力打造高端水果新兴产区,发展高端水果种植;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将曲靖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生猪养殖和肉制品加工中心。 

玉溪:做品牌、壮主体、转模式、深加工

“十四五”期间,玉溪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市场导向、开放发展和以农民为主体、共享发展的原则。围绕玉溪市建设“一极两区”发展定位,加快做“绿色食品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种植作示范、加工多中心、销售强集散”的思路,着力做品牌、壮主体、转模式、深加工、强外贸,坚持走开放型科创农业发展路子,把玉溪建成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加工、出口中心。

昭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机勃勃

经过多年的努力,昭通的高原特色产业体系如今初见雏形。昭通正在加快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基地,以绿色、高端、精品为方向,做大做强苹果、马铃薯、特色竹、养殖等产业,打造更多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昭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步入关键时期。通过抓紧抓牢特色现代化农业的“牛鼻子”,大力推进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业成为更有效益、更有奔头的产业。同时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苹果、马铃薯等特色农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要适时出台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殖业,助力高原现代农业改善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还要加快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优质、高效、绿色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保山:打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保山模式”

保山,是“滇西粮仓”,云南的粮食主产区、国家24个产粮大市之一,保山通过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工业化的钥匙开启农业增收之门,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农业发展模式。保山始终坚持“三农”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牌,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积极推动生猪、肉牛、蔬菜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保山通过全面建设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促进重点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建设和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以怒江河谷和枯柯河谷为代表的冬早蔬菜、以温暖区保山坝为代表的大棚蔬菜、以怒江河谷两岸温热区为代表的“两青”豆类的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临沧:打造现代农业样板闯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临沧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现代农业“先力军”。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名师教”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有“为”有“智”的新型职业农民打好现代农业“头阵”。切实提高农业种植、管理水平,提升农业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户增收。通过持续积极推进蔬菜产销、检测、收购、加工、冷链物流等一体化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冬春蔬菜竞争力。

临沧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好转型升级“突围战”。按照产业“精准、有效、因地制宜”的思路,持续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提升生产技术管理等方式,持续巩固提升茶叶、核桃、烤烟、坚果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使农民持续增收。积极探索发展林下有机三七、金线莲、蚕桑等新兴产业,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在2021年,投资4.5亿元建成500亩示范园、100亩苗圃基地、2万亩种植规模的“云南省林下有机三七种植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

(迪庆州投资促进局供图)

迪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成百亿级支柱产业

“十四五”时期,迪庆州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切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手段,不断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把迪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成百亿级支柱产业。

迪庆力争到2025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6.6%,达到36亿元以上;力争全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值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左右,突破4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8%以上。建设“两酒、两油、两花、两菌、两肉”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0.67万公顷以上,高原特色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文山:全力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文山市2022年政府报告提出,2022年文山市要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攻坚,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严守115万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3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2.3亿公斤以上。加快6.6万头肉牛养殖、9.7万亩高端稻谷、9.7万亩绿色有机蔬菜、28.1万亩辣椒、8.26万亩道地中药材、11.24万亩水果6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引进2家产值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5户以上。全力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个,实现农业增加值31亿元以上。

西双版纳:大力发展“三农”工作

西双版纳州加大农业投资,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聚力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红起来。充分发挥光热和水土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区域布局、重点培育打造产品、政策扶持、保障措施等,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同时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努力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加大力度补齐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培强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延伸和增加农产品的产业链和附加值。

大理:“大理之问”推动农业产业之变

大理通过着力培植主导产业,按照“培主体、建基地、树品牌”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梳理完善“绿色食品牌”创建政策体系,切实做好资源、要素、政策保障,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推进农旅融合、田园融合,延长产业链,有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培植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

2021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0.9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8.2万亩;水果、中药材及花卉种植面积稳中有增,2021年水果种植面积3.75万亩,花卉2.68万亩,中药材4.9万亩;生猪出栏预计24.6万头,牛存栏1.41万头,活家禽出栏245万羽。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实现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实现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9%;预计实现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4%,带动农户增收8亿元。

德宏:抓好农业转型升级

德宏州抓好现代农业发展要注重税源的培育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切实抓好种业发展,把优势农作物的种子牢牢地掌握在手上,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造福当地群众;要认真抓好林下经济,以黄精、重楼为基础优先发展中药材;要注重产业链发展,引进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强跨境农业合作,支持农业走出去。

怒江:大力发展峡谷特色生态农业 

怒江在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思考“如何衔接”,要把乡村振兴的要求和精神吃透,站位要高。要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即旅游业、厨房工程、乡村建设;建设三个园区,即怒江大峡谷乡村振兴示范园、兰坪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澜沧江干热河谷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加快培育特色农业,着力探索打造泸水以高黎贡山猪+(柑橘、中药材)、福贡以草果+(茶叶)、贡山以蜜蜂+(独龙牛、山药)、兰坪以车厘子+(中药材、芸豆)为重点的“一县一业”新模式,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做好土地文章,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曹燚)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