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丰富“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时间:2022-02-1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徐晓芳 智星

初春时节,走进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整碗村高原特色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一眼望去,绿意浓浓,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采摘、上秤、装车……呈现出一派丰收和喜悦的景象。

小小“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的饭桌;片片“菜园子”,连着广大农民的“钱袋子”,承载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

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思茅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菜篮子”工程,把建设1.4万亩蔬菜保供基地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任务清单之一抓紧抓实,着力把这一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菜基地”布局合理 “菜产能”作用凸显

思茅区山多地少,且土地分散零碎。为此,思茅区以坝区为主阵地,以生态有机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形成了以“整碗村高原特色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以永庆蔬菜基地、四丘田蔬菜基地为主,以其他零星为辅助”的发展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区域优势单品蔬菜,如青菜、白菜、茄子、香葱、甘蓝等品种的布局,以市场需求为主,实现以销定产,以规模占领市场。城郊型、外向型基地规划科学、措施有力,推动全市蔬菜集约化规模化种植逐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产业振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强化技术支持 做好稳产保供

过去,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思茅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痛点”。如今,思茅区配套设施和科技能力持续升级,对应对风险挑战,做好“菜篮子”稳产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升蔬菜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农户每建设一个大棚,政府补贴40%也就是1.2万元,剩下的60%将近1.8万元由农户自筹,同时我们还加大对菜农的技术指导。”据思茅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国慧介绍,思茅区运用“农户自筹+政府补贴”等激励手段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抓好蔬菜大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谁来种”的难题。

“健康育苗、标准化栽培、蔬菜节水膜下滴灌等农技的推广大大方便了我们菜农,现在亩产从以往的两吨达到五吨以上,种出的菜品质提高了,我们老百姓收入也翻了番。”思茅区整碗村干海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陆贤忠说,他种植的蔬菜种类多、品质优,填补了主城区大批量蔬菜不能就近供应的空白,丰富了当地百姓的“菜篮子”。当地一些餐饮企业主动上门拉货,蔬菜销路不成问题。

“周边的老百姓主要是以种茶为生,每当茶叶进入淡季的时候,他们大部分会来我们菜基地打工,基地采取按劳取酬方式按月结算工人工资,每人每月保底有3000元。”思茅区整碗村瑞嘉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明兵说,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的推广不仅让蔬菜产能得到了提升,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蔬菜种植户。

突出示范引领 推动产业升级

健全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兴旺的核心。近年来,思茅区以目标市场为导向,坚持产销一体化,从市场找出路,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健全销售体系,巩固主城区市场,拓展区外市场,让蔬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目前,思茅区正着手规划以南屏镇整碗村瑞嘉蔬菜种植基地及干海子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200亩优势产区为核心示范区,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全区产品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思茅区着力建好“菜园子”,丰富市民“菜篮子”,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交出了“学史力行”的蔬菜保供成绩单:2021年全区常年蔬菜面积1.4万亩,蔬菜总播种面积约6.23万亩,平均亩产量1.5吨,总产量9.34万吨。平均每公斤3元,实现产值约2.8亿元。

乘势而上谋新篇,接续奋斗启新程。下一步,思茅区将加快补齐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短板,以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三化发展”为目标,以基础设施、生态栽培、质量安全、产销对接、主体培育、风险防范和考评推动等7项具体工作为任务,全力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市民“菜篮子”,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徐晓芳 智星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