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美国人科林的云南情缘: 从西式餐厅到中国年夜饭

时间:2022-01-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保旭 李璐航

临近春节,位于昆明闹市的文化巷少了平日的热闹。一大早,科林照常来到了他开的咖啡馆,一边磨着咖啡,一边用地道的昆明话与路过的熟人问着早安:“给吃的啦?”

科林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上个世纪未,他结缘中国,并找到了他的第二故乡——云南。

大学时代的科林,接触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这个来自东方的文明古国对于当时的科林来说,充满了各种神秘的色彩。1998年,科林带着期待,第一次踏上了中国之旅,脚步走过了北京、甘肃、青海、拉萨等地。

在走遍了小半个中国后,迷恋中国功夫电影和演员的科林,偶然间得知在中国西南边陲有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大理,于是决定前往大理无为寺拜师学艺。“我在那里花了3个月时间训练,每天早上4点起来抄经书,还学习了中国拳法和宗教文化”,科林说,“也正是那时我遇上了同乡挚友科瑞斯。”

在科瑞斯的带领下,科林领略着大理无限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鸡足山、白族扎染、金花的故事、洱海湖畔的田园风光,这些都深深吸引着科林,于是他萌生了留在大理的想法。

然而,生活在大理不仅要有“风花雪月”的情怀,还要有“人间烟火”的生计。2003年,科林与科瑞斯合伙在大理开了间餐厅,取名为萨尔瓦多。这家墨西哥风味的西餐厅,让20年前古朴的大理街道飘出了牛排和咖啡的香味。喜爱云南文化的科林,自然要把餐饮融入云南味道。

科林介绍,餐厅在传统西餐的基础上,加入了云南特色蔬果的元素,像小米辣、火龙果、小芒果等,这让菜品在更加符合云南人口味的基础上,也让这间小餐馆的文化更加兼容并包。很快,萨尔瓦多就在当地小有名气。

而科林也在这时遇见了他的“跨国爱情”。

科林当时餐厅雇请了几名云南本地服务员,科林的妻子阿玲就是其中一位。阿玲来自中缅边境德宏州的一个小山村,心灵手巧的她从小就开始为父母分担着一家人的生计。在科林眼中,阿玲是一位典型的云南少数民族姑娘,她的善良、勤劳、多才多艺,深深吸引着这个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男人。

“阿玲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平时她喜欢设计一些包包、衣服充满了民族刺绣与当代潮流的元素,现在也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小黑岛’。似乎她的作品中总是散发着对自然天生的领悟与灵气,这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东西。”科林向旁人介绍起妻子,脸上总是透露几分崇拜感。

同样,阿玲也被科林的执著和友善所打动。科林不仅亲手教会阿玲和同伴做西餐,还请来朋友教他们外语,也会给她们讲述美国的故事。

2004年,同名为萨尔瓦多的咖啡馆在云南省会昆明开业。充满商业头脑的科林希望带着这些女孩不断融入到中国城市的发展中,就在那时科林就断言,“昆明会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有着云南各种文化与外界的交融,充满商机”。

十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打破了萨尔瓦多咖啡馆的“宁静”。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咖啡馆损失惨重,看着经营多年、这些外来员工赖以生存的地方没了,科林面临了在云南最艰难的时期。

当科林在继续留下来还是回美国之间犹豫不决时,他看到了关闭几日的咖啡馆卷帘门上被写上很多留言。科林回忆到,“我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应该是一些老顾客和路过的昆明人写的,上面有英文,也有本地方言,比如‘加油’‘We support you’‘整得成(昆明话加油)’等等”。

也正是这些匿名涂鸦,让他们感到了昆明这座包容的城市带给“萨尔瓦多”的鼓励与温暖。

一个月后,位于昆明文化巷街口的萨尔瓦多咖啡馆经过装修后重新开业。经过这一次事故,作为一家之长的科林,深深觉得“萨尔瓦多”就是一个家。

2011年,科林与阿玲迎来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也让这段跨国之恋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他们有了一个5岁的孩子。

长时间的相处,阿玲越来越喜欢喝咖啡,而科林则迷上了傣味。科林说:“傣味首先是食材生态,还有就是做法独特,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阿玲做的鬼鸡。我甚至想过在美国也开一家专门做傣味的餐厅。”

临近春节,由于疫情,很多员工都选择留在昆明过年。科林和阿玲正在为萨尔瓦多“家人”筹备年夜饭。科林介绍,他在中国已经过了20个春节,以往每年都是到员工老家做客,吃过年的杀猪饭,参加她们的婚礼,和她们的家人一起畅饮自家酿的酒,也会跟她们学习茶业的制作工艺。

在科林眼中,这些都归功于云南快速的发展,尤其在交通建设取得的成绩。科林说,“以前去大理,要开好几个小时的车,现在坐上高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去年底,中老铁路也开通,我还计划带着孩子坐着火车去一次西双版纳”。

在今年科林准备的年夜饭菜单中,有炊锅、酥肉、长菜、牛干巴....,也有辣墨西哥牛肉饼、奶油罗勒鸡肉意面、红酒。但是,一定要把西餐的刀叉换成木筷,科林认为贴上春联,到时候再在微信群里发一个红包,“这样我们的‘家’就有年味了。”(保旭 李璐航)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