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2-01-2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马建军

“党的政策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够享受到这样幸福的好日子。”“如果没有精准扶贫政策,我家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日子,感谢党的政策!感谢人民政府!”“有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和帮助,我们有信心搞好产业,过上更加幸福富裕的生活。”……

走进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广大农牧民群众当中,所到处都能听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感激之言,处处都能感受到他们谋求发展的干劲。

近年来,小中甸镇坚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主线,坚持责任落实不松劲、政策落实不断档、工作落实不懈怠,切实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镇83户33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3个贫困村于2018年全部出列,通过5年的帮扶,贫困发生率由3.5%降为0%。2015年至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864元增长至14857.62元。

抓好党的建设 乡村发展方向更明确

实现乡村振兴,强化党建是重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小中甸镇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小中甸镇坚持以“五个第一”机制为抓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主要思想、重要理论始终贯穿全镇乡村振兴工作中。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小中甸镇始终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作为服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途径,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作为推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选优配强村组班子,加强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一肩挑”比例达100%,为小中甸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小中甸镇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2015年以来共优化党组织设置34个,已实现村民小组党支部全覆盖,彻底消除党员空白村。科学设置村“两委”,配齐配强“两委”干部,聚焦老中青传帮带,理清村“两委”工作职责,实现交叉任职。扎实做好分析研判,推进支部书记小组长“一肩挑”,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效减少村内矛盾内耗。截至目前,全镇已实现50个农村支部书记、小组长“一肩挑”,占比100%。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小中甸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从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健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杜绝管理上的随意性;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全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聚焦脱贫攻坚,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不间断持续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确保小中甸镇在严肃、有序的环境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抓好稳定建设 乡村发展底气更充足

实现乡村振兴,维护稳定是根本。小中甸镇高度重视维稳工作,镇党委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这条主线,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工作,筑牢乡村振兴工作的铜墙铁壁。强化宣传教育。小中甸镇通过党员培训、感恩教育、包保宣传等形式,向全镇百姓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知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深入人心,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宗教事务管理。小中甸镇确保每个敏感节点安全平稳,定期走访僧尼,完善“一僧一册”,密切掌握教职人员思想动态,做到动态研判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宗教活动点以及露天宗教构造物违规经幡清理行动;连续3年组织全镇党员签订不信仰宗教承诺书,教育引导党员树牢“党员姓党”的理念;常态化开展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优化带头人队伍,坚决防止“村霸”、涉黑涉恶等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坚决遏制黑恶势力、宗教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强化人大监督作用,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权益,推进依法治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依法治镇氛围浓厚;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到“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有伞必打”。

抓好脱贫工作 乡村发展百姓更富裕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小中甸镇党委、政府根据春季行动、夏季行动及秋季行动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重点开展“一平台三机制四个全覆盖”具体工作,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近年来,小中甸镇通过召集农户培训、进村入户实操等方式努力推动“政府救助平台”安装工作;开展“一对一”式的帮扶服务,确保低收入群众能真正享受到“平台便利”和“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全镇排查出低收入人口共123户185人,安装“云南省救助平台”共110户110人,安装率达90%。

小中甸镇通过镇、村、组、户“四级”联动持续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搭建“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APP,实现早发现、早帮扶,动态清零。“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结合小中甸高原坝区的特点和优势,以“党建扶贫双推进”为方式、“发展传统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确保农户增收”为重点,注重短平快和中长期产业相结合,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亮点,强力推进产业扶贫。

秋天,走进小中甸镇和平村,广袤的土地上空气弥漫着习习药香。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思维逐渐打开了,许多农户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农户们由原来的租地给公司增加收入,到主动争取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2021年农户租地种植数量明显增加,发展中药材种植已逐渐成为当地巩固脱贫的“金钥匙”。

和平村江给村民小组村民尼布说:“我们村有58户,每家都种了秦艽,公司帮我们回收,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在脱贫攻坚战中,小中甸镇涌现出了许多以发展传统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的致富带头人。如香格里拉忠浩野生中药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忠浩支部书记松建忠,在发展传统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积极主动承担起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责任。他不厌其烦地做动员、做宣传,还主动深入积极性不高的农户家中答疑解惑,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村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到2020年,和平村中药材育苗和种植基地已增到了800多亩,中药材品种增至10多个,在松建忠的带头下,小中甸镇累计推广种植中药材1200余亩,并建成了省级“科技示范园”,中药材种植业已成为村民心中的致富新路、致富好路。

截至目前,小中甸镇共引进及培育龙头企业8家、扶持专业合作社9家以上,实现全镇3个贫困村均有主导产业、带动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78户319人发展产业;实现群众产业组织化全覆盖并带动群众参与到产业链,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普通百姓稳定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2021年,小中甸镇建立健全股份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实现各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企业,均有收益。“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自春季、夏季行动开展以来,通过摸查农户培训意愿、结合培训学校授课计划等方式,镇人社联合市级培训学校等相关部门,共计开展9期培训(包括种养殖技术、烹饪技术、生态护林员及乡村公岗岗前培训),培训人次106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124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962人次)的110%。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人员力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劳动力人口(含脱贫劳动力)的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促进稳岗就业。进一步通过大型招聘会、就业岗位推荐、龙头企业带动、聘用生态护林员、乡村公共服务岗等方式方法。截至2021年底,全镇转移劳动力共3678人,其中建档立卡128人,转移率达75%。

抓好产业建设 乡村发展实力更强劲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小中甸镇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抓党建与促发展、惠民生紧密结合,紧扣种养殖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两大优势,坚持一、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现有家庭农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

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园区建设。在保证青稞、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种植水平的前提下,小中甸镇因地制宜,推广秦艽、当归等优质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达4510亩,草莓、蓝莓等高原水果800余亩。完成产业园区建设70亩,香格里拉市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圣达牦牛乳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现已入驻园区。

打造生态养殖基地,打造特色品牌。积极申报“一乡一特”示范乡镇。引进迪庆香格里拉市鼎盛牦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建成有牛舍2万多平方,配套设施5000平方,牦牛存栏1300头,专业技术人才15人的牛生态循环牦养殖基地。此外,小中甸镇藏香猪养殖基地发展态势也呈现较好的势头。阳塘吓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较大的藏香猪养殖场,年均生猪存栏可达1800头,出栏可达1500头,逐步形成小中甸镇牦牛、藏香猪特色品牌。

树好旅游品牌,带动群众增收。小中甸镇在保护阿布吉、千湖山、碧沽天池等自然旅游资源和“箐口事件”遗址、清香树香格里拉市革命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合理开发徒步路线、红色精神打卡路线,通过乡村+运动、乡村+民宿、乡村+休闲观光等模式,提供百姓就业,带动百姓增收。位于小中甸镇联合村齐学谷的乡村旅游项目现已竣工并移交中旅集团运营管理。该项目将有效拉动餐饮、物流运输、住宿等产业投资,更能有效解决就业,带动当地村民致富,推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抓好环境建设 乡村发展生态更美丽

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小中甸镇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持续整顿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有可为、干净、整洁、有序的代名词。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小中甸镇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集全镇之力开展以“拆、改、复、收、统、控”为方法的整治工作,树立示范村组,曝光落后村组。认真整治房前屋后,沟渠路边私搭乱建、随意堆放等问题。在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全镇绝大多数百姓的积极配合、参与下,共拆除破旧建筑物、清理一户两宅、简易厕所,清理沙堆、石碓、木料堆、土堆,清理公共用地,共收回集体土地800余亩。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享受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村村有绿化,路路有景观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群众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提高乡村文明指数。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旗帜鲜明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推动乡风文明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新乡贤引领、宗族管理、社群自治为核心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以移风易俗、典型带动为抓手建设乡风文明。充分挖掘小中甸镇锅庄、手工皮革、木碗制作等本土文化精华积淀,依托本土文化传承提高乡村文明指数。

抓好人才建设 乡村发展生机更蓬勃

“能够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是我的荣幸。”“政府为我们搭建了回乡创业的平台,我们应该珍惜!”“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幸福富裕生活是我的梦想。”外出能人、返乡大学生满怀信心纷纷回归家乡、建设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小中甸镇坚持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本土农民积极参加市、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镇级积极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种养殖技术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满足他们的理念、知识、技能提升需求,让他们务农有尊严、干事有平台、成功有褒奖、失败有保障,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吸引外流人才回归家乡。在各村全面摸排“能人”信息,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规划家乡,为其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通过干部规划家乡座谈会,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吸引小中甸镇在外游子共商小中甸镇未来,为小中甸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源头活水”,蓄积更多力量。

抓好社会工作 乡村发展百姓更满意

“我的孙儿孙女一毕业就考上了公务员,女婿的病也逐渐康复,现在一家人过得很幸福……”今年67岁的齐顺先大娘满面笑意、幸福感十足地说,过去,她家因孙儿孙女读大学、女婿患病手术,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如今,孙儿孙女一毕业就考上了公务员,女婿的病也逐渐康复,女婿和女儿自己到城里做点小买卖,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增长,日子也越来越幸福。

2015年,齐顺先家因学致贫,被小中甸镇团结村向卡村民小组评为建档立卡户。2016年,女婿被查出患有胃癌需要到外手术治疗,需要一笔巨额费用。孩子要读书,女婿患病需治疗,一家人的生活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就在齐顺先一家十分焦灼、不知所措之时,得到了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驻村工作队员为她家出谋划策,最终解决了困难。

回想以前的日子,齐顺先几度哽咽,她说:“那段日子,我总是整夜整夜睡不着,心里总想着如何渡过难关,幸好遇到了驻村工作队,是他们救了我家。”

民生就是民心。近年来,小中甸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扎实打牢社会“民生网”。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小中甸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关注学生入学率、安全校园推进工作。扎实推进卫生计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农村老人、残疾人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织密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有序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双补、医疗救助、优抚安置等救助和保障资金,有序组织多技能,多方向劳务培训。镇妇联、共青团、医疗卫生、武装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确保了困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所需,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提升了全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综合实力。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小中甸镇结合自身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全镇正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镇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马建军 香格里拉市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