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云南省以水库移民搬迁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纪实③

时间:2022-01-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方向萍 田春琼 梁红清

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则是搬迁安置部门在工作中一直坚守的指导方针。

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德厚镇的德厚水库,同样是云南省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的项目,是2016年开工建设的国家27件重大水利项目之一,被云南省列入“十二五”开工的重点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1.13亿立方米,以文山、砚山、平远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工业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功能。德厚水库建成后,年平均供水量9449万立方米,可解决22.44万城乡人口的饮水困难、9.28万亩农田灌溉及马塘工业园区、平远农产品加工园区用水问题。

德厚水库工程建设需征地文山市共3个乡(镇)6个村委会,建设征地总面积12286.56亩,涉及搬迁安置人口1009户4609人(不含侵没影响待观区),生产安置人口3222人。通过州(市)搬迁安置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文山州德厚水库已实际完成搬迁安置移民4609人(不含侵没影响待观区)、生产安置3222人,已完成征地移民投资12.28亿元(含未付款、应付未付税费),工程建设总投资22.65亿元,于2021年3月30日组织下闸蓄水验收。

据了解,2021年德厚水库完成下闸蓄水以来,文山市新增了6.78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德厚水库成为文山市最大的湖泊。德厚水库的建成,充沛的水资源把周边石漠化治理变成了可能,"土地癌症"将得以医治。预计不久的将来,库周石漠化的荒山将变成绿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潜力和后劲。“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同样也是经济财富。”文山州水建办主任张伟说,“在水库的建设中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移民群众,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关爱。”

(杨俊摄)

为移民代言,帮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绿色幸福感”。肩负责任与使命的搬迁安置部门,带着“如何解决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如何带动库区发展?如何促进移民就业和增收?如何让移民群众分享到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红利?如何保证群众走生态发展之路”等问题开始了探索。

坚持资源节约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找准绿色经济发展点,实现产业转型,将后扶项目前置采用异地产业开发共享等,是搬迁安置部门尝试的手段。

初冬,过了花期和结果期的桃树,枝头的叶子也没了精神,曾今那耀人的光泽正一点点的褪去。但文山州德厚水库旁二千亩桃园却依然井然有序,生机勃勃。据了解,这里的果园是搬迁安置部门委托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果公司)经营管理的。

据介绍,正果公司是一家立足种植生态化、加工现代化、营销体系化,全产业链条塑造现代化农业发展新优势的企业。为优化移民后扶产业方式模式, 2018年,经过严格的筛选,文山州移民搬迁安置部门正果公司签订28年的项目托管协议,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移民后扶资金2000万元)。协议由正果公司对后扶项目桃园基地进行独立生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每年按合同保底分红兑现10%至15%不等的固定收益金。项目收益金用于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移民村(组)基础设施建设。

种植中一定要生态,是搬迁安置部门给正果公司的一个硬指标。为此,正果公司投资250万元安装了先进的滴灌系统。走进果园,密布的管网输送着水份和养份,为疏松的土壤提供着有机营养。“滴灌技术是近年推广先进节水模式,通过滴头点滴的方式,缓慢地把水分和养分送入植物的根区实现省时、省力、省水、省肥的效果,同时兼具的土壤零破坏和减少病虫害等优势又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正果公司总经理左志介绍。

在种植技术上,正果公司大力实施土壤改良,划定责任片区实施果树生长检测和产效挂钩管理,强化果树修剪培肥和病虫害防治。采用宽距密植、东倒西歪的方法让果树长得下疏、外稀、内密,保证果树的日照,提高果实的口感。“因种植生态化、管理绿色化让正果公司的桃子长得果形饱满、色泽鲜艳,带给味蕾的体验是汁多味浓香甜可口,同时,果品多项技术指标高于标准要求。2021年1月,正果公司产的桃子戴上了云南绿色食品的桂冠。”左志说。

(杨俊摄)

种得好,还要选得好,才能卖得好。11月2日,记者来到正果公司的选果厂,投资近800万元的全自动选果线可实现全自动分拣、电脑称重、轨道式果杯分选、糖分测量一条龙完成。健全的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营销全产业链条的现代化企业雏形已经悄然成型。

在销售方面,正果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借助连锁销售网络,进入全国各营销网络。谈起果品销售,文山州水建办副主任农忠臣说:“该地的村民也有种植桃子的,而且口感也不错,但是价钱一直买不上去,平均每公斤价格只有两三元钱,碰上滞销的情况,烂在地里的不在少数。引进专业的企业后,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中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借助企业的专业化、体系化销售网络实现精品化,正果公司生产的高原红、小毛桃等品种的当地收购价格就达到近20元每公斤。”据悉,2021年,正果公司实现了近2000万的产值,预计明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这种“政府搭平台、项目来唱戏、移民当老板、企业来打工”的运营模式,为移民群众带来丰厚的回报。据了解,从2018年至今,文山州搬迁安置部门已经从该项目里收益了1200万元,还带动移民及周边用工近3.5万人次,产生工资收入350万元。扶持企业参与项目,让库区的果树长成“致富树”,移民群众亦寻到了通往幸福生活的“绿色密码”。

出师小捷。文山州搬迁安置部门又进一步在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从低端转向高端、产业资金安排从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型、产业项目从“散小弱”向规模效益型转型、从市场资源匮乏区域向市场资源富足区域转型、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从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型、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方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转型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让库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抓种养殖产业建设的同时,文山州搬迁安置部门对“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康养”的绿色发展模式也进行深入探索,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的手段,进一步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在德厚水库库周,塘子寨的美是一种冲击眼球、震撼心灵的美。

塘子寨位于马塘镇北部,隶属于汤坝村委会,居住着苗族同胞131户575人,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也是一个生产安置的移民安置区。。据悉,下步拟纳入文山市“十四五”规划“美丽家园.小康库区”移民新村建设项目进行提升打造。

进入塘子寨村,映入眼帘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村内,有一方约8亩的水塘,“塘子寨”因此而来。有水有树、环境优美,村民们做了一天农活,吃过饭后,就会相邀约伴,一起到池塘边散步、吹风、钓鱼,看夕阳美景,谈人生百事。

塘子寨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是2019年建成使用,也是马塘镇自然村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在修建之初,搬迁安置部门、当地政府都提供了补助,村民、周边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踊跃捐款,参与投工投劳。

(杨俊摄)

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八,塘子寨苗家人庆祝花山节时,周边友邻乡镇各族同胞会相聚于此,开展一系列民族大团结、大交流、大交融活动。有极具民族特色的爬花杆、赛陀螺、斗牛活动,有爱党爱国的民歌对唱、文艺汇演活动,更有日常全民健身的体育竞技、象棋比赛、踢毽子、广场舞等活动。广场中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8字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完美呈现了塘子寨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的发展成果。

为保护与传承苗族文化, 2018年3月,塘子寨村建成了苗族文化传习馆,广泛开展苗族传统技艺和文化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支持年轻一代学习传承苗族传统技艺和文化,旨在将苗族的花山文化、刺绣文化、饮食文化、医药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芦笙文化、纺织文化、节庆文化、礼俗文化等一代代传承下去。

秉承“弘传统、传技艺、促交流”的理念,充分发挥民族团结和凝聚群众的作用,唱活文化,唱响红色乐章。塘子寨组建了具有苗族特色的农村文艺表演队伍,投入资金专门编排创作了《苗山掠影》和《我们的名字叫苗族》等文艺节目,年均演出10余场次。节目曾获得“昊龙杯”中国首届苗族农民合唱艺术大赛铜奖,塘子寨获评“苗族合唱之乡”称号,打造出了具有文山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效应。

随着塘子寨村的美景、文化被外界发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塘子寨村的乡村旅游也搞得有声有色。同时,海外和国内多批次苗族同胞也慕名来到塘子寨村开展文化展演交流,大幅提升了塘子寨村最美民族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影响力。2019年以来塘子寨村荣获“文山州最美民族村”“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

“德厚水库建成后,像塘子寨村这样依山而建,围水而居的村寨还有16个,他们如十六颗明珠散落在水库周围,熠熠生辉。他们各有各的特色,挖掘亮点,突出特色,找准长效发展点,进一步筑牢他们振兴路,是我们光荣而又圣神的使命”张伟说。

生态文明建设为库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实现了生态与产业、项目、企业与移民的“共富”“多赢”。如今,德厚水库的绿水青山正朝着转化为金山银山迈进。(方向萍 田春琼 梁红清)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