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监管有了“火眼金睛”——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以“一网三平台”推进智慧化管理纪实④

时间:2022-01-0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梁红清 田春琼

某县一笔400多万的后扶资金,2018年前批复却一直未用,平台报警后,通过电话联系目标单位,派出人员现地督促,经反复核准后,将通过财政对该笔后扶资金予以收回。

某州市3亿资金没有拨付到位。平台第一时间发出了红色报警。接报后,省搬迁安置办计划财务处登录资金看板实时追溯,核准后,通知涉及单位,责令限期整改。

在上述模拟演练中,省搬迁安置办“一网三平台”功不可没。

当行业监管遇上“一网三平台”,是什么让它长出了“火眼金睛”?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仍然是全省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和矛盾凸显期。全省搬迁安置部门有效监管工作机制和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单一,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数字监管手段对安置项目、资金监管不够,基层移民资金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有效推进在建重点工程移民安置任务,成为困扰省搬迁安置办党组的难题,更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全面提升全省移民行业在资金使用、工作开展等方面的规范性和合规性,对全省各级各方移民安置相关工作开展行政监督和民主监督提供便利,近年来,省搬迁安置办以“一网三平台”建设为重要支撑,突出“人技联合+自主研发”,聚焦搬迁安置、后期扶持项目审批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管这两个重点、难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运用覆盖云南省级、州市、县(市、区)三级移民搬迁安置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平台,数字赋能让行业监管有了一双“火眼金睛”。

目标就是方向。省搬迁安置办充分发挥建行云南省分行在资金结算、监测管理、资金预警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投入开发资金监管系统并投入使用。

在资金监管系统建成前,各级搬迁安置机构仅能掌握本机构移民资金监管账户的交易情况,所属机构的资金使用情况大多通过现场抽查、稽查审计等手段实现,存在覆盖面小、时效性差、准确性低等问题,无有效手段进行管理,资金使用存在监管盲区。系统建成后,他们依托“银行账户管理”、“账户交易明细”两个核心模块,实现了监管账户维护、账户明细查询的功能。通过系统直连完成了13家银行交易信息的实时交互,通过全省311个监管账户的接入达到了“实时、穿透、可追溯”的监管目标,有效解决了资金监管手段缺乏的痛点难点。

从技术思路上看,由系统严格区分机构管理层级、菜单功能和用户权限,确保各级领导和操作人员细化分工、各司其职。各层级通过系统可以查询本级和下级的情况,各角色可以查看本职或分管领域的内容。通过跨系统的接口开发,系统还实现了数据交互,实现各类信息在监管平台的统一展示,网络监管的威力逐步显现,行业监督管理水平迅速得到提升。

此后,省搬迁安置办加快了推进资金监管系统建设的步伐。从2021年9月起,一套涵盖预警模式和预警标准,有七个预警类型的可动态调整的预警体系建成投入使用,按照金额、频次、类型的不同分为红、黄、蓝三个预警等级,让风险暴露更及时、更准确、更智能。系统上线至今,监管平台产生预警信息4049条,其中红色预警信息197条、黄色预警信息2199条、蓝色预警信息1653条。

目前,该资金监管系统集预警研判、决策部署、指令下达、行动处置等功能于一体,它就像一个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大脑”,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可通过视频监控模块调取数据信息,通过分级智能预警直呼或圈呼监管对象,在可视的状态下精准事前干预。系统上线前,大多依靠稽查审计处和计划财务处的日常审计检查,发现各级机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系统上线后,各级机构可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结合的方式,结合预警信息提示进行线索甄别,提升了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如果说资金监管系统,是全省搬迁安置系统监管的“眼睛”,而行政监督、民主监督等子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则打通了搬迁安置大数据应用的末梢神经。

行政监督系统是一个集审计管理、稽察管理功能于一体、服务搬迁安置工作的智慧搬迁安置综合应用系统。它通过平台系统,可实现稽察审计任务、结果、整改情况和整改评价等功能,将基础信息采集与资金使用、工作开展等紧密衔接起来,有效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数字赋能,科技助力,反映到能够量化搬迁安置监督管理、服务创建成果的数字中,可以用几组“上升”和“下降”来概括:一项设计变更,过去光材料就报一大撂,审批流程繁琐、审批时间漫长,如今登录平台“一点解决”;今年的州市目标责任制考核将于2022年1月揭晓,比往年至少提前3个月;2021年,完成移民搬迁安置5.18万人、为年度计划的104%,完成移民投资131.5亿元、为年度计划120%,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实施“兴水润滇”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助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了积极贡献。(梁红清 田春琼)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