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30岁了

时间:2022-01-0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云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武定县希望小学,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迎来了她30岁的生日。武定县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二所希望小学,由中国青基会于1991年通过云南希望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希望工程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自1989年发起实施以来,它将公益理念带入人们的生活,在全社会培育了公益慈善意识。三十多年间希望工程持续深化,与时偕行,在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为数以百万计的低收入家庭青少年以爱为石铺砌希望之路。

武定县希望小学也将在新时代承担新的使命,守正初心、探寻创新,将希望延续下去。

30年前,云南第一所希望小学落地武定

199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希望工程百县考察实录》里面有一组数据:武定县90%的地区都属于大山区,村落分布零散,学生上学交通不便,少则几公里,多则十几公里。因此“一师一校”的状况在这里很普遍,插甸乡44所小学,一师一校的就有27所,这类学校多以破旧的茅草棚做教室,下雨只好打伞或者披着塑料布上课,教与学都非常艰难。这不仅仅是武定县当时的现状,这也是1990年代的云南,甚至是当时中国贫困山区教育现状的缩影。

“当时的学校建在村子里的一个洼地上,四面都是山,我说这样不行,出不了人才,要搬到高处。”1986年,武定县教育局调派毕会元担任插甸乡中心小学的校长。

1990年8月下旬,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和共青团云南省委等一起考察云南省,寻找适合希望工程落地的学校。8月24日,正在学校上课的毕会元,见到了来自中国青基会的基金部主任李宁、共青团云南省青农部副部长张荣明一行。“因为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再加上距离公路比较近,方便物资输送”,考察团决定将全国第二所、云南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在武定县插甸乡中心小学。

1991年,武定县希望小学竣工投入使用,新的希望小学是一幢崭新的三层教学楼,有12间教室,可以容纳300名学生。时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和中央党校副校长陈维仁分别为希望小学题写了校名,时任云南省省长和志强为学校题词“青少年一代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共青团中央发来贺电,中国青基会以及省、州、县的领导和插甸乡的5000多名干部群众和师生参加了开学典礼。

武定县希望小学第一任校长毕会元当天的日记记录了这一盛况,“此次会议是我县级别最高,规格最大的一次盛典。”

30年来,云南希望小学从1所到2000所不断在变

30年来,武定县希望小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在校生648人,其中民族学生(包含彝族、傈僳族、哈尼族、苗族、傣族、回族、壮族、纳西族)占学校总人数的76%。武定县插甸辖区内的很多家长都争着抢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希望小学去读书,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在希望小学,学校管理严谨,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最好的师资力量,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我们放心。”

“在去武定县希望小学上学之前,我一直在村里面的小学读书,那个学校只有两间教室,是典型云南农村的土坯危房。我有幸成为希望小学第一批入学的学生,希望小学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有很好的老师,有优美的环境。如果没有希望工程,我们的命运或者就是另外一种。”何毓才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现在是武定县己衣乡党委书记。和何毓才一样,从希望小学毕业的往届毕业生中,有很大一批学子都愿意返回家乡,为家乡做贡献。

“进入到我们希望小学读书,学生在学校吃得好,在得好。”武定县希望小学现任校长高兰珍说:“作为一个老师,我挺感谢希望工程的,希望工程的融入,让我们好多孩子走出大山,到更广阔的天地去,他们走向了他们希望的岗位,发挥他们的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

30年来,武定县希望小学致力于“育人育才”从未改变,她就像一扇窗户,让外界通过这扇窗户认识到云南希望工程和云南农村教育的变化和进步,也让云南大山里的师生,通过这里走出去,见识到更宽阔的世界。武定县希望小学是中国青基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第一所希望小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因地制宜开启了新的社会化动员模式,这是中国希望工程的一小步,确是云南希望工程的一大步。

从武定县希望小学出发,希望小学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云岭大地蓬勃生长。通过30多年的希望奔跑,云南希望工程已在全省累计援建了2000余所希望小学,并持续关注和支持所有希望小学的品质提升和全校师生的素质提升。2019年12月19日,云南青基会“乡村毕业纪”公益影像计划返校观影会在武定县希望小学举行,20多位家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毕业影片中如此充满活力,美好的笑脸在屏幕上展现,家长和老师们忍不住泪目。云南希望工程非常期待所有援建的希望小学都能像武定县希望小学一样,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师生的成长,都能得到持续性的改变,而且是越变越好。

30年后,新时代标准化3.0希望小学延续希望

“我喜欢在这个操场上打球、跑步!”“这个操场好漂亮呀!”这是来自普洱市江城县已铺设“希望操场”的乡村学校师生们的真实感受。

一直以来,云南希望工程在持续推进希望操场、希望厨房、希望工程图书室、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等完善乡村学校音体美各类附属设施项目的同时,希望小学的援建模式也在持续升级,坚持与云南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日益多元化同步。从最初1.0援建教学楼的“资助”模式到2.0援建学生宿舍楼和综合楼的“资助+发展”模式,再到现阶段广泛实施的以改善乡村学校配套附属设施的“资助+发展+标准化”3.0新模式,云南希望工程坚持推动乡村青少年从“有学上”逐步转变为“上好学”。

“新时代标准化3.0希望小学”并非对原来所建希望小学的简单复制,而是帮助有需求的乡村学校修建和完善卫生间、淋浴室、围墙、运动场及信息化等相关配套附属设施,以需求为导向“缺什么补什么”,优化乡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从而达到国家乡村教育标准化要求。

希望工程要可持续发展,就要适应时代变迁的新需求,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随受益者的实际需求变化而变化。30年来的反复实践证明,云南希望工程不断丰富希望小学的援建内涵,持续引导和整合公益资源为希望小学及师生的共同发展注入力量,开展“希望工程乡村教师培训”“希望工程素质提升计划”等活动,让希望小学成为云南乡村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确让希望小学公益项目在云南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3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标准化3.0希望小学”也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并将持续在“新时代云南希望工程”的公益进程为推动云南乡村教育一体化发展延续希望!

三十年辛勤耕耘、三十年砥砺奋进。武定县希望小学30年的发展历程,是云南共青团实施云南希望工程31年的希望点滴。自1990年开始,云南共青团推动云南希望工程扎根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创新发展,累计筹款11亿余元,广泛开展了助学育人、教育帮扶、医疗改善、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紧急救援等多元化的公益项目。

今年,新时代云南希望工程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共青团云南省委的统一工作部署下,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年累计筹款8700余万元,资助大中小学生12946名,新增开设“希望高中班”7个,援建希望小学40所,援建希望小学升级配套项目105个,援建“希望操场”194块,培训乡村教师7期7500余名,救助患病青少年361名,援建希望卫生室(院)22所,援建希望卫生间13个,培训乡村医生51名,努力为云岭大地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