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民政局机关党支部创新“三强三促”党建模式,秉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深化“党建+中心工作”发展模式,为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
强组织、促发展,做持之以恒压实主体责任“初心人”
组织有力,方能引领发展方向。机关支部始终把加强支部建设作为保障民政事业发展的固本之策。支部领导班子,设支部书记1名,分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群工委员、纪律检查委员4名,共商共建,协同开展党支部建设工作。建立“西山民政党员群”“基层党组织群”等平台,在线开展组织活动,宣传党的主张,发布党建工作事项,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同时,突出思想教育,提高干部素质。坚持把“支部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党务、业务和队伍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基本着力点,推动理论学习抓常、抓细、抓实,重点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截至目前开展党员大会6次,支委会10次,专题党课6次。坚持把党的政策优势转变为民政发展优势,每一个关键环节党支部都走在前、行在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践行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及时对我区管辖的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格实地督导检查和建立机构惩戒工作制度,达成了“零感染、零传播”目标;创新推出婚姻预约登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隔离管理、取消规模悼念活动、预约错峰祭扫等措施,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管理服务“两手抓”、“两不误”。同时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兜牢了民生保障底线,重点保障了贫困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重残人员脱贫。
强引领、促服务,做主动跨前勇于担当作为“有心人”
引领正确,方能指导民政服务迈上新台阶。机关支部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民政事业的核心关键。“党建+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城市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32元,街道临时救助金审批额度由1000元提高到3000元;扎实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车辆30次,劝导劝离35人,护送至救助站9人,救治流浪危重病人3人,发放防疫物资口罩20余个,进行个案工作3人。“党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新路子;打造“智慧社区养老+”试点建设;引入社会组织承接西山区老年活动中心运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打造10个“老年爱心食堂”,将养老服务从简单生活照料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服务拓展,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党建+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完成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任务;配合区委社工委,加强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创新各项工作的创建指导,加强经验总结和亮点提升,选树了一批具有西山特色的基层治理创新标杆;落实社区干部待遇保障,购买住房公积金;在10个街道办事处建成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服务辖区群众;全面推行社区为民服务窗口错时、延时和预约服务。“党建+民生服务”。深化殡葬改革工作,开展文明祭祀主题宣传活动,树立文明祭祀新观念;全面完成西山区全区道路标志牌二维码设置工作,并通过验收,展现昆明市的美好城市形象。“党建+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员大扫除”“创文”活动,改善社区生活卫生环境;组织人员到“双报到”广福社区对急需解决的环境进行治理。
强业务、促提升,做想民所想传递党的温暖“圆梦人”
业务精湛,方能发挥实际成效。创新党课形式,打造“党课+”学习模式。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坚持突出重点、靶向发力,以课堂为载体,打造“党课+”学习教育模式,把讲党史、学党史、悟党史融入日常,做在日常,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高潮。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推进教育常态化。邀请市委党校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强党性、铸根基;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云岭先锋”App,开展全面系统学习;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党员轮流讲述红色故事、朗读红色书籍。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党史知识竞赛、经典朗诵比赛、红色合唱比赛;走进红色基地,参观海口林场;组织党员走进电影院,集中观看红色电影《九零后》《为国而歌》。创建“传帮带”工作机制。支部要求老党员要带领新党员开展工作与服务,让新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彼此支持、相互拉扯。通过这一措施,极大的提升了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西山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办 西山区民政局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