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沧源县探索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新路径

时间:2021-12-1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李璐航

虽然已是冬季,但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却感受不到丝毫寒意。这里百姓生活富足,他们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唱响幸福乡村之歌。

自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以来,沧源县牢牢把握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实际,以组织建设为核心、提升能力为根本、多元结合为途径、“三治融合”为路径,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该县探索的乡村治理经验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乡村治理动态》刊发。

“县、乡、村、组、巡边员”五级段长挂段包片制

建立“县、乡、村、组、巡边员”五级段长挂段包片工作体系。成立了1个县级国门党工委、1个边境贸易联合党支部、6个边境乡(镇)国门党工委和23个边境村联合党组织,让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生根落地。将全县150公里边境线划分为873个责任段,县、乡级段长全部下沉一线,村、组、巡边员级段长全员一线值守,提升了边境管控效能,确保边境安全、边防稳固。建立“乡、村、组、户”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建立“乡村组户”4级网格8362个,每个网格配备一名责任民警、一名专职网格信息员,纳入网格管理51101户16.03万人,确定党员中心户3479名,联系骨干党员457名,实行部门挂村、党员干部包户。

以“三治融合”为路径,完善规范村规民约

组织修订93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乡村振兴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章程,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自治机制;发挥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普通党员、自然村长、广大群众“五类”人的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动治理机制,142名“自然村长”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党组织委员、副书记、书记、第一书记和振兴理事会副会长。以“法律六进+N”“法治走边关”等方式,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者、律师等开展综治维稳、扫黑除恶、宪法等各类专项法律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知法、懂法、学法、守法意识。发挥好697个党员活动阵地作用,以身边人、身边事鲜活事例,开展评选一批“洁净家庭”“先锋模范”等活动,选树一批“身边榜样”,以典型引路推动群众摒弃集资建庙(教堂)、生病杀鸡(猪)看卦、遇事“叫魂”“做赕”等陈规陋。

抓住地区特色,打造乡村治理标杆示范县

沧源县设立“8·19”回信纪念日,打造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用好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扶志扶智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的“一平台、三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坚决维护好民族团结。创建全国最具特色的强边固防县,边境线“物防定点防御、技防动态监控、人防机动处置”和“一屏展示、一键调度”效能初步显现,推进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发扬团结和睦、尊老爱幼、互相帮助优良传统。深度挖掘推介“班洪抗英”“班老回归”“佤山抗日”等革命历史事迹,大力宣传爱党爱国精神。深入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思想观念现代化。(李璐航)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