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华:筑起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时间:2021-12-0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天彦 陈林

急诊科作为医院与危急重症鏖战的“第一战场”,是医院的“侦察班”和“先锋排”。作为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主任,王俊华深知急诊科的重要性,把急诊科“急、忙、难、杂”特性镌刻在自己的生命里。

从分诊到急救

2020年1月10日,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807队58岁的退休职工杨应财突然出现身体严重不适,家人紧急求救。为争取“黄金救治4分钟”,王俊华二话不说,带领医护人员,抬上担架,三步并作两步往807队跑。由于抢救及时,患者赢得了生机,闯过“鬼门关”的杨应财转危为安。杨应财出院时,王俊华和急诊队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19年12月以前,由于人员、技术、设备等乏善可陈,曲靖市二医院急诊科被人笑称为“分诊台”。2019年12月,王俊华从神经内科调到急诊科挑大梁。

上任伊始,如何破局?王俊华找原因、找定位、找目标、找出路,以急性创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八大病种为重点,搭建起急诊科“凤凰涅槃”的“四梁八柱”。

宏图变现,贵在落实。王俊华筚路蓝缕,争取上级支持,“几场麦子一场打”。

招兵买马。过去37人的医护团队,人员结构、技术水平、工作体系均不符合日益增长的急诊之需。为补短板,王俊华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因事设岗、因岗选人、因人定责,把医护团队扩充到43人,确保了急诊系统正常运转。同时,先后派人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团队临床急救、诊疗、护理整体水平。

合理分区。急诊科设分诊、急诊、抢救等诊室,优化“绿色通道”,并与相关辅助科室形成有机整体,极大缩短了病人检查、取药、入院时间,为危重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设备优先。投资200多万元,引进先进各类先进急救设备、精细手术器械和专科急救药品,硬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急需、急诊、急救、急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综合整治,如今的曲靖市二医院急诊科,科室管理明显改善,整体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医疗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急救体系完整,急救反应迅速,不仅能处理各种疑难危重病症,同时还拓展了各种门诊手术及部分急诊手术领域。现如今,每年接诊各类危急重症病人4万余人次,病人筛查、诊断、救治成功率翻番。

从“小鸟”到“大鹏”

勤学不辍。王俊华在原本扎实的业务基础上精益求精,“留神医学,精究方术,孜孜汲汲”。2004年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09年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7年到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重症医学科进修,通过一次次进修学习,他的医疗急救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勇攀高峰。在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显得格外重要。2004年至2019年,王俊华勇于开拓,奋发有为,先后在多个领域创造了“曲靖第一”。开展曲靖市第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开展曲靖市第一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拉栓术,负责组建并成功运作曲靖市第一个急性脑梗死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团队,开展急性脑梗死溶栓60余例、血管内取栓30余例,实现了他早年立下“疗人之疾,救人之厄,以养其生”的夙愿。

从“被动”到“主动”

急诊科时常接诊“星急火燎”送来的和“十万火急”转来的危重病人,还要忍受病人及其家属莫名其妙的“怒火”。

今年4月25日,曲靖经开区的曹大爷突发癫痫持续症状,大声尖叫、面色青紫、口吐白沫,被“十万火急”送进曲靖市二医院急诊科。王俊华等人不顾患者亲朋的无理取闹,排除干扰,采取畅通气道、抗击癫痫等抢救措施,使患者逐渐恢复了意识。

通常,病人家属容易对王俊华等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产生“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医疗纠纷。为此,王俊华团队始终坚持以救治病人为中心,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主动学习。王俊华组织团队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学习急症的诊断技术与最新治疗知识,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抢救经验,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急诊医生。

生命第一。“生命抢救是急诊的核心。”王俊华团队始终坚持学习各科专业知识,掌握心肺复苏等各项急救技能。王俊华说,要久久为功,严谨求实,认真谨慎,随时观察记录病人病情,正确应用抢救器械,给予患者最有效的治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俊华带领的团队在急诊的征途上,不断开拓,勇毅前行!(张天彦 陈林)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