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四川成都的小学生家长蒋先生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时发现,APP不时给自己推送含有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视频,随后,越来越多明显泄露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的视频被推送过来……
央视网记者发现,视频拍摄者都是未成年人本人,拿手机自拍时镜头直接对准了自己的隐私部位。而在含有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中,还有大量的用户留言、弹幕,有的留言带有强烈的性暗示。
对此,小红书回应:承认审核有漏洞,并且表示部分内容已被回查处理。另外,会落实实名制,还会启动新一轮未成年治理专项。
将未成年人的视频大量推荐给成年用户,允许隐私镜头存在,放任留言、弹幕“跑偏”。如此“包容”,不得不引人怀疑:究竟是大意致使审核缺位?还是底线缺失“打擦边球”引流?
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小红书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200亿美金,由淡马锡、腾讯、阿里等机构领投。对此,小红书方面表示,本轮融资以老股东增持为主,团队将继续保持初心,坚持“向上”的价值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创造社会价值。此外,根据第三方平台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小红书月活用户约1.6亿,同比2020年1月(2020年初)增长97%,日活用户同比增长110%。陡峭的用户增长曲线,源于小红书在内容上的泛化,不断破圈吸引年轻用户加入。
年轻用户作为平台流量增长的主要群体,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保护,小红书平台是否做到了监管职责和处置机制?以现在小红书的发展来看,将相关监管要求抛诸脑后,为了所谓的流量和用户量,衍生出不健康的行业灰产,这无疑是亲手作死,将自己推向深渊。
然而,这并不是小红书第一次有出格、违规行为。
2019年,在国家严令禁止网络销售烟草,以及不得出现烟草广告的规定下,小红书顶着“种草”的定位,发布了大量关于烟草的种草软文,此后又违反相关法规搭售商品,被监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因此小红书在安卓市场应用被下架。
虚假种草笔记事件过后的第二年,小红书又因“涉黄”“低俗”“性暗示”等问题,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媒体报道称,小红书APP给用户推送大尺度美女裸露图片和视频,内容露骨且包含性暗示。在此后的调查中,南都记者通过添加该类博主留下的联系方式,发现很多涉嫌有偿性服务。这让小红书再次登上了“黑榜”。
根据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坚决阻断有害内容等18条措施。其中,增强正向价值引导、丰富优质内容供给将是各网络平台现在以及未来需要重视的事情。
“知错就认,屡教不改”是各网络平台被曝出问题后的常见套路。落实平台监管责任,不能只靠用户发现问题,或者等事件发酵升级才匆忙整改。联盟发布认为,网络平台需要始终牢记,确保未成年人信息安全是原则性要求,如果平台没有落实好相关责任,处罚势必会加码。否则,在清朗的网络环境里,可容不下什么“小黄书”。
来源:央视网、法制日报、金融界
整理:刘静
标签:网络,用户,平台,未成年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