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红河乡村振兴这样干!

时间:2021-12-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今年以来,云南省红河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实施“五个行动”,南北联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未来五年,红河将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抓实“五个基地”建设 助力产业振兴

红河州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要求和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部署,抓实“五个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卢维前摄)

打造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以打造水稻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高标准水稻田建设,强化稻谷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高端稻谷产业核心示范区;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发挥红河干热河谷资源优势,聚焦热带水果、冬早蔬菜、梯田红米、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突出水果早熟错季上市优势,以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领军企业、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和推进品牌创建为重点,全力打造高端果蔬基地;打造2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发挥开远、弥勒、泸西花卉产业园区的创新优势,瞄准高端花卉品种,在开远、弥勒、泸西建设集种苗研发、种植繁育、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电商营销、精深加工、休闲旅游、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链条,抢占花卉产业制高点;打造1000亿元优质畜禽供给基地。以优质生猪、肉牛、家禽及禽蛋、奶源、肉羊为重点,提升屠宰精深加工流通、饲草饲料保障、绿色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打造全国优质畜禽供给基地。

(陶家淇摄)

培育高素质“三农”队伍 推动人才振兴

红河州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培育高素质农民,以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为重点,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律,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健全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乡土专家为一体的农业技术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农业农村专业化队伍,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抓实“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高校毕业生等基层成长工作,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培育社会人才,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引导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到乡村发挥余热,推动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打造山清水秀乡村风光 推动生态振兴

红河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导向,打造山清水秀乡村风光,建设生态宜居农村环境,推动“百姓富”和“生态美”双赢。

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力度,确保到2025年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治理率二类县、三类县分别达60%、30%以上;全面打造生态宜居乡村,高起点做好乡村规划,高质量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确保2023年重点区域村庄规划应编尽编、行政村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统筹推进田园综合体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到2023年建成15个以上示范乡镇,15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美丽村庄;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抓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打好异龙湖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到2025年,全州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振兴

红河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地区联动和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开展南北地区和城乡“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强化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在乡村的普及推广工作,继续开展“文艺下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化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推动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传承保护乡村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村庄中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管理,积极培育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传承人,发展壮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五级书记”抓党建 推动组织振兴

红河州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提高党委在乡村振兴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层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镇党委、建制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农村有效覆盖。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把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杜浩楠)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