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芒宽乡西亚社区移民安置点,矗立着一幢幢精致的小楼房,这里是128户683名高黎贡山移民群众的新家。从过去的茅草屋到如今的小洋楼,高黎贡山绽放民族团结示进步范区幸福之花。
(搬迁后)
保山市芒宽乡西亚社区位于芒宽乡最北侧,距离乡人民政府9.5公里,国土面积28平方公里,有12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1200户、4175人,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20元。西亚社区居住着汉、彝、傈、白、傣、苗等9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628人,占全村人口63.2%。
(搬迁前)
为做好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芒宽乡西亚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千方百计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千辛万苦帮助移民群众从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精神面貌上实现了“四个转变;千山万水走出一条从“怒”到“保”、从“山”到“坝”、从“散”到“聚”、从“乱”到“治”、从“贫”到“富”的“千年跨越”之路”。
叉叉房换水泥楼 开荒农变技术工
挪出穷窝窝,住上新房子。为帮助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芒宽乡实施了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项目位于西亚社区芒歪组,规划用地面积约77亩,总建筑面积14667.80平方米,根据搬迁群众家庭人口结构及傈僳族传统民居风格设计建设10个户型,建设安居房128套,共安置移民群众128户675人。安置点配套村民小组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公厕、篮球场、红白理事会等公共服务设施,距学校、卫生室较近,就学就医方面。
搬迁只是第一步,为了让移民群众快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芒宽乡组织实施了就业帮扶工程,为西亚社区引进培训公司开展种养殖、水电工、建筑工、手工艺、烹饪技能等培训,安置点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21户245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同时,通过企业对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可为移民群众长期提供就业岗位,企业收入3%的返利还用于合作社分红,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弦琴和打拽舞 团结舞曲齐欢唱
为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西亚社区着眼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挖掘培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非遗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工作。如今,西亚社区有民间文艺表演队3支100余人,他们中有载誉归来的天籁之音傈僳族原生态“四声部合唱团”;有收过美国洋弟子的“傈僳舞王”胡三八;有活跃于全国各大舞台上的傈僳歌手“蒙美元组合”;有至今发现的傈僳族最古老且仅存于芒宽的无伴奏“打拽”舞。各族文化兼收并蓄又各美其美成为西亚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芒宽乡西亚社区以安置点文化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工青妇儿、图书阅览室等资源,安装健身路径、完善文体活动广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志愿队,着力培育和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按照每月一主题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的要求,鼓励移民群众闲暇时走出家门,参与文化活动,加强同周边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拉近民族感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挖掘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齐心共育石榴籽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为维护团结保稳定,芒宽乡西亚社区开展法治教育进社区。将国家观、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每月在安置点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为安置点创造了团结、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另外,芒宽乡西亚社区深入开展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让“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深入人心,营造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同时,开设民族传统乐器学习课程,传承三弦舞、跺脚舞、织锦、刺绣等非遗技艺;组织开展射弩、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打造民族地区特色教育课堂,让民族文化进校园,培育学生团结和睦的爱国情感。
“这里的人对我们都很真诚,还经常帮助我们,大家都认为这里就是我们真正的家。”西亚移民安置点的群众说:“从大山上搬到宽天大地的坝子来,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日子就会越过越甜”。如今,一幅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繁荣发展的秀丽图景正在怒江岸边徐徐展开……(李璐航 张武刚)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