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罗平:谱好变奏曲 唱响振兴歌

时间:2021-11-3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黄旭 龙青瑶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建设产业强镇、商贸活镇、绿色富镇、康旅兴镇目标,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盘活农村现有资源,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以四聚引领四变,深化“三联三争”机制,发挥组织优势,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组织聚心,村庄变景点。板桥镇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旅游建设的“支撑点”和“先手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党委统领搭平台。成立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坚持平台联建,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模式,组建村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负责整合资源、规划产业、包装项目;13个村(社区)党总支领办创办合作社,负责组织群众、实施项目。通过党委决策、村组落实、企业实施、群众参与,把组织群众的事交给党组织,把对接市场的事交给公司。

支部引领强根基。选优配强示范园内村小组的党支部,实施支部建设提质、组织活力提升行动,全面推广小组事务党员先知、先议、先行“三先”模式,着力推进集体经济、“四议两公开”等在村组有效实施,建强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堡垒。

党员带领作表率。抓实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工程,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党员带头作示范”活动,通过党员带头宣传动员、带头调处矛盾,带动群众主动改房、改路、改绿、改厕,修通拓宽村内道路4.5公里,铺设两村连接线1.8公里的观光道路,高标准完成两村雨污管网、污水处理、电网入地等基础工作,见缝插绿、美化家园。

人才聚智,归雁变头雁。为了给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板桥镇大力实施“三雁工程”,培养乡村振兴建设主力军。

激励“头雁”担当作为。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全面推行“缩面提标”改革,紧扣乡村振兴需求,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夯实“头雁”人才队伍。深化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明和谐“五面红旗村(社区)”推选工作,激励村组干部奋力“争旗”、全力“守旗”。

鼓励“归雁”建设家乡。抓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建立在外乡贤人才库,组建13个规划编制组,动员500余名在外干部和各类人才回村参与规划建设家乡,开展致富能人带、技术能手带和党组织帮、党员干部帮“双带双帮”活动,举办酒店餐饮、保健娱乐、手工艺、农特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16期,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135人,壮大乡村振兴主力军。

吸引“客雁”聚集创业。规范土地流转、项目申报、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服务事项,建设村级创业就业平台,吸引7名在外创业人员和大学生返乡,175名外来创客入驻。

企业聚力,资本变资源。板桥镇立足金色农业、绿色生态、红色资源“三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吸引企业资金进入,激活农村发展资源。

推进农旅产业逐步融合。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立产业联合党组织13个,以小黄姜产业为依托,推出以姜为主题的浴疗、以蜂为主题的美食、以花为主题的古法榨油“三大体验项目”,引进金丝皇菊、万寿菊、中药材等新品种拓展元素,打造“花间赏、云上住、维古养、普鲁娱、彩衣购”的乡村旅游业态。

推进红色资源有序开发。修缮加固滇桂黔边纵司令部旧址,建设滇桂黔边区革命烈士纪念园,打造“羊山革命文化公园—乐岩滇桂黔边纵司令部旧址—撒背笼、张口洞革命遗址”红色教育线路,丰富拓宽红色旅游项目,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探索“红色资源+绿色发展”模式,把红色资源运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推进集体经济联动发展。采取镇村组联动、村企合作、抱团发展等方式,盘活集体山林土地和群众闲置房屋,念好“农旅康”三字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集体分红有股金、房屋入社有红金、就近就业有薪金、文明新风有奖金,基层党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文明聚情,陈习变新风。板桥镇把乡风文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文明带动群众积极性,激发乡村文明向上的内生动力。

干部带群众。通过干部带头发展致富产业、带头参与公共事务、带头整治人居环境“三带头”,促进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村民自治”目标,本着“有事来商量、有时好商量”的初衷,让群众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自治组织能力,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先富带后富。村党支部积极在群众中宣传“自家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的理念,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致富能人带、技术能人带和党组织帮、党员干部帮的“两带两帮”,实现乡土人才培养;进一步挖掘群众的内生动力,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创业致富刺激群众主动性。

模范带集体。将孝亲文化、移风易俗、清廉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文明家庭”“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营造齐心协力促振兴的美好局面,通过“三定一评”(定岗、定责、定区域和评红黑榜)等活动载体,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黄旭龙 青瑶 罗平县板桥镇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