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深入分析人才“缺口”,以决心、细心、狠心、真心凝聚天下之智,做好人才的“引、用、育、留”,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布局“人才链”,形成了“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有力推动县域经济较好较快发展。
以“聚沙成塔”的决心,因需寻找,引才归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人才战”愈战愈烈的新时代背景下,为提升对人才的综合吸引力,巧家县始终将人才的引进作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通过人才发现人才,人才推荐人才,以“聚沙成塔”的决心,依托籍外优秀人才信息资源库陆续引凤归巢,为人才的引进构建起乡情联络联动网络,较好激发了县外优秀人才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信息库的建立共纳入221名优秀人才入库,其中,市外高校优秀学子161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6名、专业技术人才11名、公职人员4名、其他类人才19名。另外,针对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旅体育等薄弱环节,巧家县充分抓住东西部协作机会,借力“凤凰计划”引进人才和高校定点招聘等重大项目,始终坚持以乡贤为纽带不断吸引在外人才回流,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决心引入教育医疗等方面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以“伯乐相马”的细心,精准匹配,因才施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善用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巧家县通过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格局,积极为人才松绑,以“伯乐相马”的细心,做到因才施用。针对外来人才始终坚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让人才能在自身岗位上静心科研、深入专研;针对已经建立的6个专家工作站,始终坚持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对待县内专业技术人才始终坚持“人岗相适、以事择人”的原则,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为人才一显身手、大展才华畅通渠道、提供平台,真正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迸发。在“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巧家县根据各村(社区)发展需求以及人才自身优势,按照“一村一人才”原则,高质量完成了192个村(社区)人才精准选派工作,推动192名专家人才通过“线上+线下”精准解决问题318件次,推动人才以自己的长处撬动地方更好发展,真正使各类人才用当其时、各尽其能。
以“千金散尽”的狠心,补足营养,育才成长。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引进是否成功,关键看培育。人才的培养教育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人才各自的特点与专长,按照“因材施教”“术业专攻”的培养思路,以“千金散尽”的狠心,想尽千方百计,厚积育才“资金流”,搭建育才“攀升架”,形成政府、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主体相互配合的多元育才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创业人才、实用人才的提升架起梯子,真正让人才强起来,促进人才成长,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为实现上述目标,巧家县人才经费以20%的增长率年均递增,同时依靠优质资源,根据主导产业区域分布,与省农业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等科研教学机构联合搭建起了人才培育平台,并依托产业项目、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定期邀请省内相关专家团队10余人开展专题授课培训,累计举办了各类产业专题培训班20余期。
以“周公吐哺”的真心,贴心服务,留才留心。周公辅佐周成王,惟恐失去天下贤士,一顿饭数次吐出口中食物接待贤人,才有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誉。要想留住人才,就要做到真情实意、用心用力。首先,针对引进人才面临的住房安置、子女教育、父母疗养等问题,要明确各部门的“服务专员”,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其次,要在引进人才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拿出“政策干货”,在情感、事业留人基础上突出待遇留人,始终让党的关爱和真情深深植入人才的“骨髓”中,让人才能够“心有所属”。为让“梧桐树”枝更繁、叶更茂、巢更暖,今年,巧家县县不仅邀请昆华医院健康专家到巧对44名县委联系专家开展健康体检,还在全市率先打造了6套人才公寓,统一配置家具电器,实现人才“拎包”入住,为回乡人才提供温馨舒适的住所。不仅如此,县处级领导也多次走进人才公寓座谈慰问予以心理辅导,县人才办不定期开展人才回访活动,时刻关注人才思想动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栓心留人”。(邓波 巧家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