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西县:打造党建“红色引擎” 点亮乡村振兴“明灯”

时间:2021-11-0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曾波 张颖鹏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打造党建“红色引擎”,把学党史与解难题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推广“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村社合一、社企共融”全覆盖模式,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组织化之路,为乡村振兴点亮了一盏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明灯”。

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挺起产业发展“主心骨”。印发《泸西县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带动农户全覆盖实施方案》,将产业发展组织化纳入“书记项目”,落实县级领导包乡联村机制,确定96个联村帮扶单位,实施支部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乡村领头雁,选派169名乡村振兴队员,成立81个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凝聚合力推进产业发展组织化。县乡村党组织统筹整合组织、干部、党员力量,抓好宣传教育、产业规划、要素整合、项目实施、模式推广、跟踪服务等工作,攻克土地流转难、大规模租地难、用工难等一批产业链上的难题。

企业连在产业链上,装上产业发展“强引擎”。围绕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坚持抓龙头、引骨干、聚配套、成链条、强产业,创新开发“乡村振兴贷”等服务产业,加快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培育引进国家、省州级龙头企业29家,借助企业研发创新、资金投入、市场营销等优势,建设水果、蔬菜、花卉、特色生物产业等基地50余万亩,县级蔬菜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香葱单品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构建起“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产业模式,形成“引进一个企业、带来一串项目、聚成一片产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服务社串在产业链上,编织产业发展“红纽带”。成立81个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主要负责人的服务社连接龙头企业,党组织强化对服务社的领导、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充分盘活村级“三资”折股量化后投入服务社,科学确定与农户的联合方式和与企业的连接模式,搭建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引导服务社发挥编制产业项目、技能培训、劳务组织、股权管理、解决劳资矛盾等作用。服务社结合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三资”管理、“三变”改革,引导150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折资、现金入股等方式加入服务社,把分散的农户有效融入产业链。

利益绑在产业链上,共享产业发展“新成果”。推动多种要素、多种主体、多种业态深度融合,把党组织、服务社、企业、农户组成一个产业发展化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形成“党组织引领、服务社推动、干部帮扶、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企业带动”的合作团队。服务社和企业每年按经营所得进行分红,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务工就业、入股服务社等每年获得收入39亿余元,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实现了“建好一个党组织、办好一个服务社、壮大一个村集体经济、做强一批企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曾波 张颖鹏 泸西县党史学教办 泸西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