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加强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以巧用“显微镜”,听民声、察民情;以善用“放大镜”,纾民困、解民忧;以常用“凸透镜”,聚民意、暖民心的做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巧用“显微镜”,听民声、察民情。红河县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把听民声、察民情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巧用“显微镜”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广泛听取意见、收集建议活动,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结合实际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清单台账,逐项办理解决。如红河县残疾人联合会结合部门实际,深入残疾人家庭详细了解残疾人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询问残疾人员的创业就业需求。
针对残疾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就业较难的实际问题,红河县残联爱心助残协会和迤萨镇小河村委会砂金傣陶厂共同组织举办了第一期制陶培训班,共有12名残疾人员参加了学习培训。培训老师在讲解傣陶技艺的制作方法、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手把手教学员拉坯、修坯、粘接等技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参加培训的学员严格按照培训班的要求每天按时到场认真学习。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员们都掌握了一定的制陶技能,为今后的创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善用“放大镜”,纾民困、解民忧。红河县以党员干部练就一双“找麻雀”的慧眼和“解剖麻雀”的本领为要求,善用“放大镜”一项一项抓,一件一件办,确保抓到位、见实效。如红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为切实解决偏远山区、外出务工群众回乡办理摩托车驾驶证过程中的培训难、考试难等问题,联合红河县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红河县中医院体检部门到大羊街乡开展为期7天的摩托车“送考下乡”便民服务活动。
考试前,针对农村地区无证驾驶、机动车超员、酒驾醉驾等较为突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考试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相关要求,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加大参考学员科目一、以及安全文明驾驶考试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学员的理论素质,监考民警认真负责,对每位学员身份进行严格仔细核对,有效防止替考行为的发生。严格落实考试工作纪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考试成绩真实有效。此次“送考下乡”便民服务活动,共办理普通二轮、三轮摩托车驾驶证323本。切实解决了群众“办证难”的问题,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送考下乡”的便利和实惠。
常用“凸透镜”,聚民意、暖民心。红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发挥“凸透镜”的作用,汇聚光热、开展活动。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安排部署,先后开展了“庆建党百年志愿同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我先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誓师大会暨“为民办实事”义务植树志愿服务活动、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民参与签字承诺倡议新时代文明实践、“情暖传递·书香润校园”图书捐赠活动、“爱心送考”公益活动、道路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禁毒知识宣传,针对市民开展书法、绘画、绘本阅读志愿服务、“端午佳节·粽香暖人心”包粽子比赛、“文明小课堂”青少年手工制作、“春芽工程”送教、免费义诊、“捡起小烟头、拾起大文明”捡拾烟头兑换奖品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挖掘和打造“周六见”“火钳队”“平安卫士”“一路有爱”“热心公益.情暖于心”“极乐鸟广场舞者”“梯田守护”“土专家”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突出品牌带动,立足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红河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爱老助残、植树添绿、文明新风等志愿服务活动共8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达22000余人次。(周国安)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