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州开启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征程

时间:2021-10-2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立祥

云南省文山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从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高度,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重要工作抓牢抓实。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奋力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文山篇章,经济总量进入进入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方阵。今年1月,正式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开启了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征程。

文山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6%。国境线长438公里。

2009年,文山州率先在砚山平远地区和麻栗坡老山片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该州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坚持“四个诠释(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理念,大力开展“九进九创(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进军营、进寺观教堂、进景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州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个、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309个,州级示范单位1956个。受国务院、省表彰模范集体5个、模范个人8名。

突出“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构建立体式多元化的宣传格局。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矩阵。依托8县(市)融媒体中心以及州广播电视台、文山日报社搭建民族团结进步融媒体宣传矩阵,为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筑牢舆论阵地。

打造“融媒体+”宣传教育平台。建立“文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微信平台,发挥“融媒体+”示范引领作用。先后举办了“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全国民族媒体云南行”“壮乡和韵苗岭欢歌”全国主流媒体文山行等活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短视频小故事创作大赛、创建知识网络测试和“最美民族村”评选活动,传播文山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

大力弘扬“老山精神”“西畴精神”,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深植于文山大地、滋养着文山人民的“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作为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活水之源以及全州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出了“弘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推动民族团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将“老山精神”“西畴精神”融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在麻栗坡县、西畴县分别建立了“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两种精神宣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进军营、进寺观教堂、进景区,把传承和弘扬“老山精神”的红色基因和“西畴精神”的苦干基因融入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贯穿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学习、宣传、实践中。在各级主流媒体上深度宣传“西畴精神”“老山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引领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建好家乡、守好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四个诠释”理念,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爱国主义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作为最高利益、神圣职责,牢固树立“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的思想意识。“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

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奋力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文山篇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达1185亿元,进入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方阵;公路、铁路、机场航道、电力水利建设多点发力、齐头并进,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民族产业迅猛发展,以三七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管理、加工流通、科技研发走在前列。魏桥、神火、中铝等一批企业落地文山,全州绿色铝产能规模达403万吨,占全省一半、全国近十分之一。

“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突出把凝聚人心民意、增进民族团结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九进九创”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通过壮族“三月三”、苗族“闹兜阳”等节日节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扎实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3亿元,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着力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全州8县(市)、819个贫困村、65.2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王立祥)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