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云南省红河州满目丰收景象。截至本月20日,全州圆满完成本年度烟叶收购工作,烟农收入比去年增涨,这让走上小康生活的广大农户,在乡村振兴起航之年又增添不少底气。
今年以来,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在红河州委州政府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敢于争先进位,勇于探索创新,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稳定恢复核心烟区,科技赋能烤烟生产,构建以烤烟产业为主、多元产业协同互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产业链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的生动实践,为擦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增添了新活力,为保障农户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高品质“硃砂烟”规模化开发喜获成功
近年来,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简称红河州局(公司))持续推进“2260”高端烟叶基地建设和STP项目试点,先后打造了多个特色原料基地,新时代“云烟之乡”和“最具影响力烟区”品牌美誉度、竞争力大幅提升。今年,红河州局(公司)充分利用红河生态资源禀赋和创新优势,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部署要求,定制化、标准化、品牌化推进硃砂烟生产开发。
今年,红河州局(公司)以弥勒市虹溪镇为试点,率先开展了硃砂烟规模化开发试种。在“边研究、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过程中,确立了以合作社为平台、农户为主体、烘烤工场为载体,以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技术方案、一套保障措施“采烤分收调”的一体化模式,在育苗、施肥、中耕管理等方面实施了多个“统一”。
“优质特色品种的每一次引进,都为我们增收致富带来新期盼。”弥勒市虹溪镇密纳村委会汪塘村民小组岳红波今年种植的硃砂烟亩均增收明显。
“一部手机种好烟”树立行业标杆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如何构建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从数据洞察到数据智能的烟草产业创新体系,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变革。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以“数据+智能”的数智化推进烟草产业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是新的起点,也是必行之路。
2020年8月,红河州局(公司)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以“数字红河”为引领,在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大力支持下,与专业团队密切合作,促成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烟草创新基地暨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烟草创新基地(简称“双创新”基地)在弥勒市成立,重点在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研发与智能化升级方面发力,在全省率先构建起“1+4+N”“一部手机种好烟”智慧烟草农业体系。今年开始,“一部手机种好烟”App开始上线测试。通过下载安装与操作方式培训,不少农户通过手机首次感受到了互联网、数字化烟草农业带来的便利,共享现代科技赋能“希望的田野”。
土地是基本的生产要素,核心烟区更是红河烟叶发展的根基。在历时十余年与中科院合作推进3S遥感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红河州局(公司)以实现土地流转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为目标,绘制了全州核心烟区“一张图”。通过烟区规划、烟田种植遥感监测与非烟作物遥感监测,实现核心烟区占比分析,烟区海拔、坡度、破碎度分析,烟后作物与烟田重合度分析,以及轮作作物分析,切实转变传统的零星分散种植管理模式。
数据多跑路、烟农得实惠。弥勒市虹溪镇专业烘烤队队长王树有,通过手机随时关注着责任区百余个烟叶集中烤房的烘烤情况以及全州各地的采烤进展等;建水县普雄乡烟农杨国袖,在手机上完成了购买肥料、劳动用工、农机服务等;石屏县烟农杨正发,在手机上看到自家烟田的气象变化与学到了季节性病虫害防治知识等。他们表示,烟草部门推广的“一部手机种好烟”平台,让他们从传统农耕模式迅速迈入新时代数字化现代烟草农业时代。通过大数据,也从繁重的劳动中一举成为轻轻松松、增收致富的现代烟农。
通过“一部手机种好烟”平台,围绕烟农“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烟农办实事解难题。今年,全州烟农通过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上线购买率达到90%以上,总订单量超过13万单。烟农购买的专业化服务、烟用物资以及平台贴息等惠农服务,共为烟农节约成本近870万。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一年来的测试与系统更新,“一部手机种好田”App还展示出烟区网格管理、生产过程动态管理、生产环境监测和烟叶质量追溯“四个大数据场景”应用,在农机作业质量远程监测、无人机精准植保、烟叶自动分定级、烟叶智能打包机等智能装备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实现了烤烟“种、采、烤、分、收”全过程一体化的生产管理效能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了一个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烟草农业新标杆。(孟尊辉 马石全)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