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在企业、在机关、在校园......,一场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正在展开,建水处处涌动着党史宣讲的热潮。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云南建水县依托“党史教育快递员”队伍,下足绣花功夫,打破以往理论宣传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固有模式,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理论灌输”的传统模式,改变以往在会堂、会议室等场地宣讲的固定模式,组建“党史教育快递员”队伍,将学习地点向庭前院内、田间地头延伸,发挥他们从群众中来的亲民便民特点,做到哪里的老百姓需要,“党史教育快递员”就送“理”到哪里,把党的可歌可泣历史、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催人奋进的英雄故事、身边的建水故事讲给老百姓听、讲给小朋友听,将宣讲延伸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落地生根。
从群众中来,打破“谁来讲”的固有模式
建水县各乡镇各部门充分挖掘辖区内的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普通党员干部、党校专家老师、“百姓名嘴”、优秀教师、社会乡贤、身边好人、模范代表等基层力量,组建“党史宣传快递员”队伍290支,队伍人数达1875名,发挥他们从群众中来的亲民便民特点,做到哪里的老百姓需要,“党史教育快递员”就送“理”到哪里,老百姓需要什么,“快递员”就快速把“理论包裹”送到老百姓手中,平凡的“快递员”做到“你下单我负责”,让党史知识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党史教育快递员”从4月初开始分赴全县14个乡镇和64个县直部门单位开展宣讲,专题宣讲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注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解读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真正做到覆盖全县党员群众。
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杨伟明以《不忘昨天 珍惜今天 开创明天》为题,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角度与官厅镇中小学全体党员教师分享自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感悟和体会,这只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化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形式的一个缩影。苗族姑娘陶玉玲就是“小分队”的一名成员。作为利民乡利民村委会干塘村的“党史教育快递员”,为了让党史知识宣讲真正深入群众,陶玉玲每天都会利用农闲时间,走村串寨为大家宣讲党史知识。在干塘村,当地不少苗族群众至今仍习惯说本民族语言,陶玉玲根据地方实际,用苗族语言为党员群众讲授党史理论知识,在讲授中让群众了解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1950年初,在建水县刚刚解放,南庄区政府相继成立之时,全县各族人民开展了建政、征粮、剿匪斗争......”同样是“快递员”的84岁老党员田绍华在原南庄区政府所在地为年轻一辈讲述解放初期发生在南庄“镇压土匪暴动”的历史故事。聆听荡气回肠的战斗故事,遥想枪林弹雨的战斗场景,每一位在场的党员群众都被革命先烈所代表的英勇顽强战斗精神所折服。宣讲结束后,老党员和在场的所有党员群众面对着党旗再次重温了入党誓词,增添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到群众中去,破解集中难、分众难的问题
县委常委班子纷纷到挂联乡镇村组、企业、宗教场所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县委党校教师、社会帮教志愿者包茹兰走进建水监狱,采用视频直播方式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领服刑人员追忆党的百年征程,早日回归社会成为新时代有用之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年志愿者王一涵为社区党员、群众200余人宣讲,现场气氛热烈、反响良好……一场场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互动式的宣讲,喜闻乐见、入脑入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朝阳楼社区的群众黎桥燕说:“听完宣讲,作为中国人,我为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感到更加自豪。 ”
“党史教育快递员”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鼓励“快递员”到村子里、到老百姓家里,面对面交流、手牵手宣讲。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现有平台资源,搭建起“理论快递”的接收平台,哪里需要,“党史教育快递员”就到哪里,使“理论快递”能够迅速到家。根据不同受众需求灵活改变宣讲宣传时间段,对农村留守群体的宣讲“避农忙择闲时”,对农民工群体充分利用企业、公司员工集中开会的时间,对出行困难、不能参与集体学习教育活动的群体,采取入户上门送“理论快递”的方式,打通党史学习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让党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面甸镇马鹿塘村老党员、老组长陶永生用苗语向村民讲述本村近几年的变化,宣传党的好政策。利民乡采用双语宣讲的方式,动员返乡工作的苗族大学生到苗族聚居村落,不拘泥于讲稿,不拘泥于形式,宣讲员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故事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情。官厅镇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激情,在苍台、玉沟寨等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利用语言优势,通过召开群众会、板凳会等方式,为少数民族同胞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群众认真讲述党的发展历史,把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传递到每个党员干部群众心中。
盘江乡针对年老体弱党员行动不便的实际,通过微信工作群、以及定期送学上门等多种方式,丰富学教内容,拓宽扩大党员学教覆盖面。“现在我老眼昏花,腿脚也不方便了,不能去参加党总支组织的一些党史学习集中学习活动,一直深感遗憾。今天,你们亲自上门来给我读党史、讲党史,我很感动,突然感觉自己还没有落伍,作为一名党员没有拖党的后腿,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下寨村老党员,曾经的村党总支书记杨家文激动的说。“一对一上门宣讲党史,这样的方式虽然宣讲的覆盖面不大,一户户走起来也很累,但是以互动聊天的方式与老党员宣讲党史,一方面感觉更能被宣讲对象接受,同时从与老前辈们互动宣讲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了我们党、我们村一些以前的历史,感觉自身收获、触动也很多,与党员群众之间也更拉进了距离。”党史教育快递员李炜秋感叹道。
制定“理论菜单”,营造“听得懂喜欢听”的宣讲氛围
在落实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党史教育快递员”针对需要基层干部群众了解的理论政策、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百姓民生等需求,建立党的创新理论等“理论快递”课题库,供“快递员”队伍共享交流。备好红色历史、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书籍、红色戏剧、红色路线等红色“菜单”,供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老百姓自主“点餐”。
既有“学习深度”,又有“民生温度”。官厅镇“党史教育快递员”在宣讲内容上,结合镇区各自然村常住居民年龄普遍偏大的实际情况,在宣讲过程中穿插了当地普梅夫、普家仁两人的革命故事;讲一讲脱贫攻坚以来官厅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讲一讲龙潭村委会山花村村民白家福身残志坚励志脱贫的故事......“这种学习党史的方式很新颖,也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深入民心,像我们村有几个大爷大妈听完党史宣讲后,还要讨论半个小时,这样的学习方式真的非常有效。”龙潭总支书记黄凌明说。在近期早熟柑橘陆续上市之际,盘江乡利用群众采摘柑橘的空隙,组织“党史教育快递员”、党史宣讲小分队成员到柑橘种植基地为党员群众开展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将党的政策理论结合盘江柑橘发展实际结合宣讲,为群众烹制“理论快餐”。
不仅如此,“党史教育快递员”通过以“文艺+宣讲”的形式,将宣讲内容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有机结合,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历史。坡头乡积极组织哈尼族铓鼓舞、彝族乐作舞等少数民族非遗队伍,积极参与新媒体产品的拍摄,利用“红色电影”展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及时做好《唱支山歌给党听》、《理想照耀中国之时光列车》等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产品的收听收看,用少数民族自己的舞蹈,从视听上全面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力度。盘江乡创新推出“以‘舞’会友话党史”“彝汉双语宣讲课堂”等学习方式,普家境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通过与彝族舞蹈队跳烟盒舞、彝家舞蹈的契机,在村内各小组开展讲党史、上党课,宣讲民族好政策和党的好声音。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一首接一首的红歌,从面甸镇庄户村传来,村民用歌声唱出对党的感恩,抒发着对建党百年的祝福,切实搭起党群共学的“连心桥”,引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目前,全县“党史教育小分队”积极活跃在基层一线,开展面对面宣讲4000余场次,受众18万余人,有力推动党史宣讲走进基层、走近群众。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