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湖清,云南兴。云南天然高原湖泊众多,湖泊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9个:滇池、洱海、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高原湖泊美景山水相映,静谧幽美,作为我国唯一不冰冻的湖区,赐予了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遗产。
近年来,云南省把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作为压倒性任务,采取革命性措施强力推进,通过实施“一湖一策”治理,落实河(湖)长制,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但九大高原湖泊多为高原封闭-半封闭型湖泊,流域生态脆弱,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不强,为保护好“高原明珠”,造福子孙后代,云南省政府决定实施一场“湖泊革命”攻坚战。
全面打响云南“湖泊革命”
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情况通报会。会议强调,要以“破局”之势、治本之策,开展一场动真碰硬的“湖泊革命”。
首先要在思想上来一场革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让湖泊休养生息”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把湖泊保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为政一方的基本职责,把湖泊保护治理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在治湖措施上来一场革命。按照“退、减、调、治、管”要求,7月1日前编制完成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压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加强方案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坚决打破环湖开发格局,真正从“要我保护”变为“我要保护”,坚决杜绝湖泊治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彻底改变当前湖泊保护治理工作被动状态。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九湖生态
九大高原湖泊是全省人口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经济最集中的地区,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高度重视高原湖泊治理工作,各州市纷纷采取措施,为九大高原湖泊的清澈保驾护航。
目前,红河州异龙湖已拆除违规违建建构筑物38间25133.76平方米,清理垃圾293吨,铺设村庄污水管网28370米,清理村庄入湖河道、沟渠36条共计73.13公里,农田白色垃圾清理率达90%,清理改种异龙湖周边大水大肥农药重的大蒜(蒜叶)72亩,改造村庄旱厕657座。下一步,异龙镇将持续发力,坚决落实好异龙湖“湖泊革命”攻坚战各项任务。
大理州委、州政府坚持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两手抓”,“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施治,相继实施洱海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通过在洱海流域新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3座、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2座、污水收集管网2628.68公里、化粪池10.08万个、尾水塘库92座;推广绿色有机种植,实现洱海流域大蒜零种植;实施面源污染防治系统工程,阻断面源污染入湖;完成禁养区46家规模养殖场关停搬迁;完成环湖1806户7270人生态搬迁拆除任务,环湖湖滨缓冲带和129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工作等方式治理洱海水质。
在“湖泊革命”下,抚仙湖保护治理成效显著。2014年4月,抚仙湖开展大整改工作,相关部门对一级保护区内的重大项目实行重点监查。在重重困难克服之下,2010年以来,抚仙湖每年总体稳定保持I类水质。目前,由生态净化河道和两岸绿化景观带组成的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已建好,“截”“储”“调”“回”“净”功能为一体,成为抚仙湖拦截泥沙和垃圾的第一道防线。截至2021年5月,调蓄带拦截清理垃圾约2400吨。
阳宗海保护治理以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先行对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以改造村庄内雨水、污水集水系统及垃圾清运现状,从源头上阻断污水流入阳宗海。按照“清污分流”的治理思路,对污水主干管能覆盖的自然村,实施新建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收集引排至污水干管,通过污水干管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目前已改造了52个自然村清污分流设施,收集41个自然村的污水引排至截流干管,铺设污水管道230km,新建11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新建污水提升泵站7座,新建雨水沟4.5公里,购置垃圾车、清扫车、高压清洗车、压缩车共计39辆。排污管道替换污水沟,清污支管装进了各家各户,经一体化设备处理的污水还能灌溉庄稼。
“十四五”是云南省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第一个五年,云南省将全力投入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作,坚决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李璐航)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