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烟草专卖局异龙烟叶工作站今年烤烟收购的最后一天。上午7点半,异龙烟叶工作站开启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我们几个分级员提前20分钟统一了收购眼光,确保收购等级始终一致。”分级员龙树文家住石屏县龙朋镇桃园村委会高寨村委会,是一名烤烟种植户,参加烤烟收购工作已有20多年,工作经验丰富。
“收官日”的工作任务不轻,龙树文工作的分级台边,用预检袋包装的二十多包烟叶排成一列。“大家辛苦了一年,各种心情都有,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交售完毕烟叶,是今天的工作重点。”戴着口罩,龙树文一边麻利地分级,一边说道。
上午9点多,石屏县异龙镇阿希者村委会蜜蜂洞村民小组的烟叶集中运输车开进了烟站,随后,烤烟种植户许海东也来到了烟站。
在蜜蜂洞村,许海东家的生活水平排在中上。这些年,依靠种植烤烟,全村21户人家过好了好日子,户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如今,村民们依靠种植烤烟打下的基础,发展起了蔬菜和水果种植产业,如今,松花菜、菜豌豆、红桃成了村里除烤烟以外的“拳头产品”。今年,许海东种植的烤烟和蔬菜预计能为他带来10万元收入,“我家只排得到中上游,还有更好的。”
许海东今天带来的烟叶,完成交售仅用时20多分钟,这让他很是满意。
和许海东一样满意的,还有异龙镇鸭子坝村委会小寨村民小组烤烟种植户王保生。
王保生今年52岁,除了种植烤烟,他还是一名“包工头”,农闲时张罗着村里的乡亲们帮人建房子。一有工程,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排成一溜出行,好不风光。
然而风光的背后,却是曾经的艰辛。
“娶媳妇的时候,给丈母娘的彩礼钱只拿得出400元,办婚宴用了400元,差不多是家里一年的收入。”因为家里穷,王保生结婚那年,父母只分给了小两口一间土坯房、2亩山坡地。婚后数月,王保生和妻子自个儿开伙,却连20多元的买碗筷钱都拿不出。
2005年11月,依靠前些年种植烤烟打下基础,王保生贷款卖了必备的小型施工设备,在村里找了10多个乡亲,利用农闲时间接单建房。如今,王保生的施工队“转战”于石屏县各乡镇,凭着价格公道、质量过硬,赢得了不少订单。
“他们忙得连上厕所都是小跑着去,这样的服务,还有啥不满意的。”王保生乐呵呵地说。
收购场上忙成一片,仓库里,李官生和他的打包队员们也在忙碌着:队员们分成3个小组,各组操作着一台电动打包机打着烟包,“我们打出的烟包越多,库存压力就越小。”李官生家住异龙镇李家寨村委会太阳坡村民小组,此前种过烤烟,几年前转为种杨梅。他的打包队的有35人,充足的人员配置,让“收官日”圆满结束有了更多底气。
“第三筐,中桔三,重量……”下午5点多,随着一声清脆的人工智能语音报级声,异龙烟叶工作站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烤烟收购任务。
听到最后一称的语音报级声后,孔祥兵的心里如释重负。孔祥兵是异龙烟叶工作站的一名分级季节工,家住异龙镇他腊坝村委会大藤子村民小组,今年是他参加烤烟收购工作的第4个年头。烟站完成了收购任务,意味着他今年的工作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05年年初,本着为烤烟种植户降本增效的初衷,大藤子村在异龙烟叶工作站的指导下引入了烤烟商品化育苗模式。在他腊坝村委会党总支的安排下,时任大藤子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的孔祥兵承担了村里集中育苗点的工作,一干就是16年。
2017年7月,大藤子村的烤烟初分点缺分级员,孔祥兵背着妻子报了名。妻子得知后很是生气:“此前让你辞去烤烟育苗点的工作,你说别人替不了你。烟叶分级家家都会,不缺你一个!”孔祥兵陪着笑脸哄:“会在上手的活计,还能拿工资。”
今年到现在,孔祥兵家里请工帮忙干活儿的钱快到8000元,和他干烤烟分级季节工拿到手的报酬差不多。旁人打趣地说孔祥兵挣钱是左手进、右手出,他呵呵一乐:“自己吃点亏不打紧,服务好乡亲们才是正事。”
异龙镇烟叶工作站烤烟收购工作从8月28日开始,至10月12日结束,40余天的时间里,他们做好充分准备,以公平、公正、高效的工作服务好烟农老乡,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邓楚瑜)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