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党史学习教育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昆明市西山区在全区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围绕“急难愁盼”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工作服务对象,了解民生需求、解决实际困难,破解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解决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进一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
民生无小事,把为民服务的大事办好办实办成,是推深推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落脚点、着力点、长效点。
把准发展脉搏,在聚焦新问题中把为民的大事“办好”。紧紧围绕“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战略目标和“云南政治中心服务承载区、山水都市品质区、现代服务活力区”发展定位,将西山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贯穿在党史学习教育始终,贯穿在为民办实事始终,把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放在心上,重点围绕惠民利民9项工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西山区党委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承诺“民生实事计划”50件,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承诺“为民办事清单”57件,带动区属各党委(党工委、党组)承诺“民生实事计划”342件,领导班子成员制定“为民办事清单”778件;推动全区1464个党组织:制定“民生实事计划”数1604件,32750名党员个人制定“为民办事清单”17052件,完成率均实现与时间要求同步。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认真开展“找问题、解难题、补短板、促发展”专项行动,查找问题清单215条,查找工作短板62个,普通党员查找问题清单19421条,均完成率超61.7%。
直击痛点难点,在沉浸式体验中把便民的好事“办实”。全区加快事关重大民生实事的滇池西岸、长坡产业新城规划,草海片区及渝昆高铁昆明西客站项目征地拆迁,杨家地、船房村改造,老螺蛳湾片区剩余地块实现土地交易等工作进程;积极实施“中心+基地+街区”的大健康产业、“一核、三廊、四区、七重点”的文旅产业、“两高两新一融合”的工业产业等发展平台拓展行动;西山法院加设“党员先锋岗”“党建绿色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率先打造了省内首家“24小时自助法院”,实现“诉讼零等待、服务不打烊”;区就业局把为创业群体提供资金支持当作保障就业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下沉深入社区多渠道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选取商业网点、商圈创新举措将贷款政策送上门;区应急局调派西山区应急队伍75人对西山景区、红色基地实行武装流动巡护,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区检察院围绕我省首例“高空抛物罪”案件,深入社区开展“以案释法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法治宣讲;区民政局有效破解“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休息我休息”难题,采取“错时、延时、预约”“三错服务”模式,办理各项业务1200余件;马街街道采取民主协商院坝会议方式,开展民主协商院坝会议80余次、“街社吹哨,部门报道”5次、“道路微改造”16个解决老旧小区沉疴痼疾;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接种人员,加班加点坚守临时接种点,为民接种新冠疫苗229189剂次,区医疗保障局完成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25.39万人,真正把好事办好,让群众得实惠,做到用心学史悟思想,用情为民办实事。
加大解决力度,在靶向式治疗中把利民的实事“办成”。深化报到服务行动。全面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全区62个局行、10个街道、121个社区迅速行动,组织机关党员主动与驻区省市单位对接、提前提出属地报到建议、扎实谋划报到力量整合使用,围绕党建工作、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深入街道社区走访群众,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已有1648个党组织和35859名在职党员通过报到服务系统完成报到和规定服务时长。其中区级应报到党组织146个、党员4451名,党组织、党员已全部完成首次报到,党组织开展服务593次、党员开展服务2665次。累计接收报到党组织290个、党员29433名,累计开展活动2810次,活动时长445206.68小时。深化为民服务解难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践行服务宗旨,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工作,切实抓好惠民实事落实,全区已完成惠民实事48件。深化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全区共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党建+消费者权益维护实践、就业扶持政策等志愿宣传共计50余次。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系列“四百”活动,10个街道党工委、西山景区党工委等所属共121家社区向党员群众及时宣传最新的工作政策、听取党员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期盼诉求。(西山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西山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