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COP15在昆明隆重开幕。当来自云南省的哈尼族青年代表在开幕式上生动讲述哈尼族先祖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故事时,吸引了全场媒体的关注,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认真聆听。
“这里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典范,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伴着优美的旋律,故事娓娓道来,与会人员思绪飘往了美丽的红河两岸。
在红河州的哀牢山间,山峰巍峨连绵,山中雨雾缭绕、森林广布,山涧众多,溪水直流,汇聚成河。山脚红河谷炎热的气候让河水蒸腾至山顶,凝聚降雨,养育生灵。1300年前,崇拜大自然的哈尼祖先悉心保护着茂密的森林,围绕森林涵养出的丰富水源,哈尼人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随势挖田引水,开垦出了宛如天梯的层层哈尼梯田。他们修渠灌田,沿渠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了梯田用水的公平和谐,而沿梯田而下的生命之水,在河流中又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这样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
冬去春来,在千百年的轮回中,哈尼人祖祖辈辈稻作为生,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和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让哀牢山区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460种野生动物,成为世界生物多样化的展示地区。
“今天的哈尼人充分分享着生态的红利,在葱绿的森林之下,在美丽的村寨中……”随着讲述者的缓缓讲述,一幅哈尼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画卷渐渐展开。“我们依然住着蘑菇房、呵护着水系、耕作着梯田,依托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和体验式旅游业态,生动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过上了幸福生活,千年哈尼梯田依然生机焕发,大自然的生态馈赠体现得更加充分。”
“我们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哈尼祖先传承下来的哈尼梯田文化将迎来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机遇,哈尼山区将实现更可持续的新发展,哈尼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将得到更大的体现。”这位哈尼族女孩向全世界发出了邀请:“衷心欢迎您前来体验哈尼梯田文化,与我们共同分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成果。”讲述结束,会场掌声经久不息。红河哈尼梯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在COP15大会上传遍世界。(陈俊 胡彦辉 李易 文/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