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远民生遍访架起党心民心连心桥

时间:2021-10-0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我和孙子在昆明。孙子现在已经回校上课了......”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对纪文恺外婆进行回访时,听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纪文恺,三岁诊断出患有“甲型血友病”,十多年来一直靠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的针剂缓解病情。针剂价格十分昂贵,每注射一次就需要八千多元,纪文恺的病情每隔一天就要注射一次,高昂的医药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很多时候筹不到钱,无法按时打针,纪文恺的关节会反复出血,疼的时候连路都走不了。2020年,他不得不休学在家治养。

工作人员在遍访中了解到纪文恺的情况后,立即将他纳入困难人员名册管理,为他制定“一户一策”方案。增补低保金额和临时救助金,将他原有的普通城镇居民医保转为大学生医保来提高报销比例,为其父亲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基本满足个人治病需求和家庭基本生活。纪文恺只是开远在遍访工作中落实惠民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生动实例。今年7月,开远市下发《关于在“三查三访三评三提升”作风教育整顿中扎实开展遍访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基层一线,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解决一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远市把下沉基层一线遍访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课堂,通过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计划清单,开展作风教育整顿、走访调研摸清实情,遍访社区困难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在遍访走访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架起党心民心连心桥。

民生遍访 凝聚民心

“党的政策好,政府关心我们老百姓。今年,各级干部来到我家走访,看到我家的情况,叫我们放下心,他们会一起解决好这些问题。前几个月就给我们一家三口都办理了低保,每月领取低保金1800元。看病花的医疗费自付部分也帮我家申请补助了临时救助金3600元。我家还领着计生发放的特别扶助金每年8400元。政府的这些好政策缓解了我们家的困难。现在各级干部领导还经常来家里看、来慰问。是各个部门的关心和帮助才让我的家庭有了治病、维持生活的钱,我真的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各级干部的关心帮助,谢谢你们!”享受了低保待遇的市民夏保生高兴地说道。

开远市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幸福成为群众的真实体验,用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使温暖成为群众的切身感受。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远市结合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查三访三评三提升”作风教育整顿,即,进行自查典型作风、问题和工作要求“三查”,开展访企业、村(社区)、群众“三访”,让领导、部门、服务对象评价“三评”,最终促进全市干部作风、营商环境、群众满意度“三提升”。时间从今年7月到12月,为期半年。截至目前,共出动领导干部382名,普通干部职工5671人次,走访群众24935户,走访企业1829户,即时解决困难问题1918件,协调解决特殊困难问题210件。

大庄乡桃树村孙某,年事已高,其妻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仅靠种地为生,现家里有一危房需要拆除,拆除后要请拖拉机搬运渣土,但因缺少资金,一直没有拆除,现在是雨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村民李某身患小儿麻痹,生活困难,想通过养鸡增加经济收入,但苦于没有资金。市委宣传部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踊跃自愿捐款2950元,给予孙某500元清运渣土;给予李某1000元购买鸡苗。沙坝村村民杨旭凯因脑部残疾,行动不便,想开一间商店自力更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启动上门服务机制,推行窗口前移,派出专门工作人员现场办公,为他办理好相关手续,解决后顾之忧。

通过教育整顿,广大干部把“守初心、担使命”的工作作风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以作风大提升推进开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去在平时 走在经常

“现在身体好一点了吗”“全家的收入有多少”“有没有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有没有保障”“医病的费用有没有得到解决”……这些群众最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是开远市各级领导干部遍访中最关注的问题;这些充满关心关怀的话语,也是在困难群众家问过最多的话。

开远市在遍访中深入开展“去在平时,走在经常”关爱行动,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确保孤老孤幼“应养尽养”、社会保险保障“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应救尽救”、财政性补贴补助“应补尽补”、就业创业培训“应培尽培”、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应减尽减”、社会参与“应帮尽帮”,政策范围外困难群众走访慰问“应慰尽慰”,开远市专门出台了《城市社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级领导、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社区党员干部三级包保跟踪服务机制。由市委书记牵头19名市级领导全覆盖挂联20个社区,通过定期实地走访,季度分析研判,统筹协调资源力量下沉基层。街道党工委压实主体责任,整合民政、社保、群团等16个职能部门资源。社区有效整合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和党员志愿者等队伍,建立“党员帮扶小组+社区困难户”“N帮1”帮扶模式,全过程开展跟踪服务。

“虽然处理这些事情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麻烦,但是能够切实帮助、解决到居民的难题,我们的付出也就值得了,我和同事们也会继续把居民的信任当作动力,用实际行动把社区建设得更好!”这是灵泉街道星光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张玲在介绍社区跟踪服务时的感受。

说起社区在遍访中为群众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张玲如数家珍。独居老人刘大爷突发疾病,女儿远在兰州无法及时赶回,社区选出的楼栋长袁丽芬和丈夫主动照顾老人两天一夜,直到女儿赶回来开远,让独居老人得到及时救治;住在三区的王大姐身患多种疾病,没有工作靠丈夫单位每月发的遗属生活费和女儿打工收入生活,今年连续两次住院且需要长期服药。市级包保领导了解具体情况后,立即帮助她申请办理总工会贫困临时救助,社区同时也帮她申请办理红十字会困难临时救助,及时缓解生活困难。

精准施策 动态管理

“迎旭社区的杨彪因为脑中风腿脚行动不便,希望能为他换到一楼居住。”在今年召开的一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上,民政工作人员提及遍访中了解到的情况。住建部门的工作人员当场答复:“看了他的材料,符合廉租房条件,我们争取一个月内解决调换楼层事宜。”在开远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上,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研究,一家问题接着一个家问题处理。

“通过前期扎实的遍访工作基础上,今年我们主要采取‘1+X’的会议方式坚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即1个牵头的民政部门,加上涉及困难群众实际困难问题的部门或单位。这样,大幅提升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市联席会议召集人说。

开远市通过对城区20个社区51617户居民逐户开展遍访,变“被动听诉求”为“主动找问题”。按照不同困难程度建立了三级城市社区困难群众名册,建立“一户一档”工作台账。第一级,最困难的105户,100%纳入日常管理服务,实现“天天见面”(探望当面见、电话沟通见、微信随时见);第二级,相对困难的,两个街道各200户共400户,实现“走在经常,去在平时”的关注和关爱;第三级,暂时困难的,20个城市社区各50户共1000户,实现帮扶后群众生活基本走入正常。

在遍访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注重问题的收集整理和解决,推行“三段式”闭环服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服务。抓紧源头环节,以小区、单元楼、片区为单位,街道、社区遍访排查打“前阵”,职能部门核查建档做“补充”,确保不漏一户,不错一人。抓牢中间环节,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和联动双机制,灵活运用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信息对比等方式,全面核实了解家庭经济状况,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抓实退出环节,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信息反馈机制,实行结案制度和定期回访制度,实现动态管理,对通过落实帮扶措施后,家庭生活基本能步入正常的家庭及时退出日常管理服务名册。

兜住底线 实现“应尽”

今年以来,开远市进一步加强对困难低收人群的关心关爱,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民生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应享尽享”。

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时刻关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状况,及时了解掌握因失业、家庭变故、收入减少等导致生活困难家庭或人员的情况,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陷入无助的深渊。按照一户不少、一个不落的要求,逐一摸排、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低保政策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兜底保障。截至9月份,全市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6681户次83560人次,1-9月份发放低保金2780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临时救助“应救尽救”。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市级储备了40万元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物资,随时准备好向遇到突发困难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在48小时内实施“先行救助”后续补办审批手续;在乡镇(街道)审批额度内的,由乡镇(街道)直接给予救助。对于支出型临时救助对象,临时救助标准实行城乡统筹,按照审核审批程序办理。并且及时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1-8月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1432户262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81万元。

特困供养“应养尽养”。为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共享发展成果,实施城乡统一的集中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进一步放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差异化原则,依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照料服务需求,分不能自理每人每月835元、半自理418元、自理251元三个档次确定。全市累计救助供养特困人员3024人次,1-9月发放特困救助供养金299万元。

救助政策“应享尽享”。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人社部门一向优先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按照规定落实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等政策。1-8月份共吸纳城乡居民就业6632人,扶持158户困难残疾人发展生产,拨付2021年扶持农村残疾人生产发展资金5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2733人629万元。2146户低收入人群和特困供养人员享受住房实物配租。资助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参保基本医疗保险11572人。

开远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功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决心、信心和实际行动,不断筑实开远“起飞变质”的“跑道”,让幸福成为新征程上开远人民的自信。(开远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