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种好“菜园子”装满“菜篮子”

时间:2021-09-3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梅 徐晓芳 鲁海杨

“菜篮子”稳产保供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关系着群众的一日三餐。把“菜园子”建设好,确保产得出、供得上,是装满“菜篮子”,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

金秋时节,云岭大地一片丰收景象。一大片绿油油的本地小白菜,长势喜人,陆贤忠和老伴正在地里忙活着,今天城里“菜篮子”直销店预定的30公斤小白菜正等着送货。陆贤忠和老伴20年前因家中土地贫瘠,从外县来到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租地种菜,是老两口一开始就盘算好的事。“租了7亩地种植蔬菜,不同时令,种不同的菜,这几天刚刚种下了胡萝卜和茄子。最近这几年,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卖菜收入有10万多元。”陆贤忠一边忙活,一边满脸高兴地说着。

说起陆贤忠,周边村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论种菜,今年56岁的陆贤忠算得上行家里手。“你看,他们谁家种的菜生了病,长了虫,都会发到我们的微信蔬菜群,我一看,我就会告诉他这具体是什么病,要怎么治。”凭借多年种菜经验,陆贤忠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蔬菜病和对症下“药”的好法子。

“我们种的菜都是直接供应思茅城里的各超市、‘菜篮子’直销店、农贸市场,为了方便蔬菜供应市场,我们组建了微信‘送菜群’,商家每天都会把当天需要的蔬菜品种和数量发到群里,我就负责组织菜农对照需求供货并及时送货。”陆贤忠说。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扩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陆贤忠带领菜农们于2017年2月成立了普洱市思茅区干海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陆贤忠担任合作社主要负责人,目前合作社有会员32户120人,有简易竹木大棚蔬菜基地250亩,每天有效供应市场叶菜类、佐料类蔬菜5吨以上,年生产蔬菜约2000吨,实现产值约500万元。长期以来,合作社与各大超市、直销店、配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合作协议,成为思茅中心城区叶菜类、佐料类蔬菜保障供应基地。

在普洱市思茅区瑞嘉蔬菜种植基地,李明兵正在不到30平方米的育苗棚里观察他近期研发的新品种。“你可别小看我这小小的育苗棚,这间小棚里,承担着100亩蔬菜基地的种苗供应。”李明兵说。

李明兵的父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他就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情感,2014年企业改制下岗后,他就想回乡种地,从一开始,他就琢磨着要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蔬菜种植路子。2015年5月,他创立了普洱市思茅区瑞嘉蔬菜种植基地,基地占地100亩,主要栽培番茄、茄子、黄瓜、韭菜、白菜等10余个蔬菜品种。

“从这几年的产量来看,平均年产蔬菜400多吨,每天供应市场1.2吨左右,年产值达100多万元。”李明兵说。为进一步改良土壤,提高产值,李明兵尝试使用有机生物菌肥,喷滴灌设施及水肥一体化,实现科技化种植和培育。2018年,他的蔬菜基地被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018年-2021年被列为云南省蔬菜产业体系普洱试验站;2020-2021年列为中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项目;2021年承担李天来院士团队科研平台普洱市绿色蔬菜发展创新研究中心示范基地等科研推广项目。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扩大产能,李明兵在区政府及区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8月份对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了改扩建,创建思茅区高原特色蔬菜核心示范区100亩,打造成区内一流的集科研、试验、示范、科普、培训、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推进思茅区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再过两个月左右,基地里的叶菜类就能陆续上市,到那时,这里将是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李明兵说。

“菜篮子”工程是思茅区委、区政府放在心上、提在手上的民生大事,为解决中心城区蔬菜供应量小,思茅区还将在原有常年种植蔬菜1.35万亩的基础上,新增2000亩蔬菜种植面积,从源头上保供稳价。

百姓故事,菜农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连起了菜园和市场,在充满希望的沃土上种好“菜园子”,装满“菜篮子”,鼓起沉甸甸的“钱袋子”,一副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王梅 徐晓芳 鲁海杨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