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以保护

时间:2021-09-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唐丹梅

在云南临沧市凤庆县内生长着一棵树龄达3200多年的、迄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被誉为“锦绣茶尊”。以“锦绣茶尊”为中心生长着诸多古茶,已探明超千年树龄古茶3000多株,它们以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充分展示着生物多样性的神奇,也是临沧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典型代表。

独特的地理区位滋养着万物生灵,造就了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作为滇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临沧境内有维管植物58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62种;有脊椎野生动物86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27种。

一直以来,临沧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围绕率先把临沧建成最美丽地方的目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出台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林地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管理等多种政策和规划,有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

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小区1个、各级森林公园3个,有效保护了全市特有的原始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开展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绿孔雀及栖息地调查、野猪资源、兰科植物、古茶树资源等专项调查,编制完成《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成果报告》《绿孔雀及栖息地分布情况调查报告》。组织开展以亚洲象、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等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成自然保护区巡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组织开展了以稀有动物和特有鱼类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成自然保护地巡护检查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

严控外来物种入侵和野生生物疫情。扎实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建成临沧市、云南南滚河、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镇康南捧河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有效开展野生动物养殖场所检查排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工作。与缅方共同制定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机制以及火灾防范和扑救措施,提高边境地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全面贯彻“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046.48平方公里。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分各类环境管控单元70个,根据不同管控单元,提出了相应管控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推进自然保护地矿业权清理排查整治。完成复垦复绿生态修复恢复矿山39个,共195.51公顷。(唐丹梅)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